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硬化、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将其归为“痹症”范畴,近年来,“通络解痹方剂”在临床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皮肤硬化及内脏功能。
一、硬皮病的三大病机
1、阳虚寒凝,脉络不通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寒邪内生,导致气血凝滞,皮肤失去濡养而硬化。
症状:皮肤苍白僵硬、畏寒肢冷、遇冷加重,舌淡苔白,脉沉迟。
2、痰瘀互结,阻遏经络
脾虚湿盛,痰湿内生,久病入络成瘀,痰瘀胶着,形成皮肤硬如皮革、关节僵硬。
症状:皮肤硬结、关节屈伸不利、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3、气血两虚,肌肤失养
病程迁延,耗伤气血,肌肤失于濡润,出现萎缩、干燥、脱屑。
症状:皮肤萎缩、乏力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胖,脉细弱。
二、举例说明
赵女士,37岁,确诊硬皮病4年。主诉:双手及面部皮肤硬化,关节僵硬疼痛,遇冷后加重,伴畏寒乏力、月经量少色暗,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涩。曾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效果不佳且出现满月脸、肥胖等副作用现象。
经过辨证,该患者属于阳虚寒凝兼痰瘀阻络型硬皮,其病因是脾肾阳虚,寒凝血瘀,痰湿阻络。于是,采用“通络解痹方剂”治疗。
针对硬皮病“寒、瘀、虚”的核心病机,通络解痹方剂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法,开方如下:
桂枝、附子、丹参、鸡血藤、黄芪、当归、白芥子、浙贝母、甘草
效果反馈
患者服用一个疗程,手指肿胀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畏寒症状缓解。根据上个疗程的变化,针对性的调整方子,坚持服用后,面部皮肤弹性恢复,手指硬化明显软化,可完成抓握动作,月经量色转常。
后续回访患者,并未出现复发现象。
方解:桂枝、附子温阳散寒;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黄芪、当归补益气血;白芥子、浙贝母化痰软坚;甘草调和诸药。
硬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疾病的态度,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