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邓诗琪,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网络相亲时代》是我在图书馆偶然看到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方晴,一个32岁的大龄剩女。全书从她32岁写到34岁,以时间为整本书的线索,全书围绕着她在网络上的相亲以及她两个好友的婚姻展开,全书结尾女主人公还是孑然一身,两个好友的结局也令人唏嘘,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见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男士,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这就值得我们去深思。虽然不是很有名的书,或许也不是什么学术权威,但是整本书很具有可读性,语言很通俗,故事性很强,用很多细节描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相亲对象,读起来趣味性很强。一次次的相亲先是让女主人公期待,见了面又失望,相亲结束后女主人公后悔甚至痛恨几乎成了每次相亲的大概过程。网络是一个巧妙的平台,方晴的网络相亲造就了一次次荒缪离奇的经历,很“魔幻”但是也很“现实”。如果用仅仅用读故事的态度来对待这本书,未免有些可惜,读完之后总要多想一想。
其中女主人公方晴和孙明远的爱情也是很让人感动的,两个人其实彼此相爱着,虽然最后没能在一起,但是很让我感动,或许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女主人公方晴是个大大咧咧而且胆小的姑娘,她害怕一旦表白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这或许也是造成他们没能在一起的一大原因吧。女主人公方晴一直相亲失败,并不是她的要求有多高,其实她的相亲要求非常低,只要跟自己在一起舒服就好了,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在几十次的相亲经历中,她始终没能遇到一个自己很心动的人。有的相亲经历让她索然无味,有的让她后悔自责,甚至有的相亲让她愤恨不已……在这样的经历下,她很快意识到在网络里,大家都带着面具生存,用面具来掩饰自己那蠢蠢欲动的心,很多人用谎言和虚伪的面具来掩饰自己奇葩和变态的本质。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同样如此,各类的征婚网、相亲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友相亲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了方便。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人另有心思,这样的一个平台下滋生了很多丑陋黑暗的欲望,所以这样的社交网站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
本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方晴两个好友截然不同同时也呈现出鲜明对比的婚姻,一个叫洁玲,洁玲很善良宽厚,她老公为人忠厚老实,竟婚内出轨,还好最终在方晴的努力下回心转意,两人最终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吧;另外一个叫张蜜,她样貌出众性感妩媚,在征婚网上嫁了一个自己不爱但很有钱的老公,他们俩对对方没有丝毫的感情,张蜜爱的是他的钱,而她老公在娶到她以后就经常出差,是一个不着家的男人,张蜜期间失去了一个孩子,最终在车祸的打击下跳楼自杀。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或许也代表了作者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吧,婚姻还是要以爱为基础,拜金主义下的婚姻取向并不可取。以前网络上有一个问题很受欢迎,说是你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愿意坐在宝马车上哭?就是一个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每个人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选择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每个选择都要慎重。
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近些年在春节前后的一个热门话题:逼婚。在这本书中也有很多逼婚的情节,先是女主人公方晴的母亲逼婚,后来他的父亲退休以后闲着没事也开始各种逼婚,逼着她去相亲,甚至给她介绍了很多人。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好心办坏事,两位老人因为急于求成,所以介绍了很多不靠谱的人,其中不乏离婚男等很多素质低下的人。老人们总想着希望女儿能赶紧有个依靠,但是却忘了这个依靠到底能不能依靠,经过实践证明:这些“依靠”不仅不能依靠,甚至可能会害了自己的女儿。这些桥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我自己也见过我的姐姐被逼着去相亲。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愿意拒绝家长的好意,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又确实不愿意去相亲,夹在中间不好做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家长们当然是为了孩子着想,但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就能勉强孩子们做自己心里确实不愿意做的事吗?当然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的,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说到婚姻,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社会热点,近期社会上出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标签化的词:凤凰男、孔雀女等等。很多孔雀男在经过了艰苦的努力以后,终于过上了城市生活,由于原先的农村生活经历,使得他们与“孔雀女”在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产生了种种问题和矛盾。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婚姻不仅仅代表了两种人,其实质更是一种城乡婚姻,这种城乡婚姻容易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生活背景不同,而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责任。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对一个人三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两个人的三观相差太大,那么注定了两个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的相处中会有很多矛盾,如果不能用合理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那么两个人很有可能会越走越远,最终迎接他们的就是婚姻的破裂。
自古以来,对爱情的描写不计其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说: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却又想着冲出来,我也听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既见过真正不离不弃的爱情,也看过脆弱的婚姻,我没有经历,或许不该站在这里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但是我只想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爱情是神圣的,但并不意味着爱情不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爱情不是虚空的,它更要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更美的光芒;爱情不是没有摩擦的,但它更应该是两个人摩擦中的润滑剂……婚姻需要两个人的经营,需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是这样,抱着一颗不将就的心态一个人高傲地活着,这是时代的发展,女性的价值观已经不再那么传统,她们想嫁给爱情,可是爱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