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军
早晨,坐上公交。途中,上来一位老人,我赶紧让座,老人点点头,微笑如海岸波澜,荡漾而来。
我正琢磨着想与老人聊点什么,他先侧过脸,问道,去集市得多长时间?我脱口而出,一般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老人望着窗外初秋的田野,蓝得寥廓深邃的天空,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惆怅有些期盼地说,我已经一年没有去那儿了?
一时间,沉默如山间飘来的云雾,遮掩了光影。看老人,年岁七十开外,当年魁梧健壮的身影依稀可见,坐在那儿,腰板直直的。我欲言又止,生怕一些问题不妥,引起老人的不快。老人好像很想说说心里话,健谈得很,话匣子先打开了,我知道老人原来就在离城不远的山村居住,前几年,孩子一再劝说老人,岁数大了,不放心,还是离开乡村到城里生活吧。于是,老人来到城里,心里却还是想念山村的一草一木,有时候就回村里转转,住几天。时间短,就去镇里的集市上看看。
彼此谈话是消除隔阂的润滑剂。在热络中,我问老人为何一年多没有赶集了?老人并不掩饰,一五一十地说着并不远的光景。去年,他偶染风寒,一时轻视,以为凭着自己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厚实底蕴,那根本不算什么,没想到,风寒还是让老人休养了好长时间。“你可是不知道,在家休养的日子太难受了,孩子待我那是没说的,我就是想山村,想那里的火炕,想从小摸爬滚打的老伙计,想逛逛集……”老人侃侃而谈:“这不,现在没事了,我跟孩子们说,我得出去接接地气了。要不,真得憋坏了。”
这是一位眷恋农村生活的老人,一个血脉深处浸透了田园生活因子的老人。与小山村,与散发着泥土味道的天地多一些接触,多一些联系,这也是抒发乡愁、留得住乡愁的一条路径吧。此外,还能健体强身、怡情养心,岂不乐哉?
老人下车的一瞬间,望着他的背影,我脑海里已经浮现暖意融融的画面:热闹温暖的集市,乡亲们你来我往,粗犷质朴的吆喝声回响着,往来不绝,顶着小花、尖刺张扬的黄瓜,新鲜碧绿的豆角,一捆捆粗壮的大葱,羞红了脸的大苹果等等散发着泥土地上的气息。老人就像回到了耕耘多年的田园,见到故乡的亲戚,耳畔飘来捻熟的乡音,那一刻,真的很留恋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