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知识星球,铺天盖地有好多关于2020年复盘、2021年计划的文章,这才意识到,“弃旧迎新”的日子已经来了,2020年就这么接近了尾声,无法阻挡。
怎么样?年初那些元气满满的计划,是否都已经圆满完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真的要恭喜你!你可以小小地骄傲一下。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有未完成的、或者被迫放弃的计划,此处,允许我们低头捂脸两秒钟,每个人都有计划泡汤的记忆,没什么可难为情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为2020年那些已经泡汤的计划,默哀三分钟。
然后,重装上阵!
01 计划是为了完成而产生的
有人会说,为什么要做计划,随遇而安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境界吗?
当然,这也是一种活法。毕竟谁也不能明确地界定好与坏、有价值或者无意义。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心安就好,不是吗?
而对于那些希望自己不断进步的多数人来说,计划却是我们开启成长之旅必备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起点,人生就可能会变成漫无目标的游荡。即使所有人的终点都相同,我们也应该为不一样的过程努力一下,最起码对得起在这世上走一遭的光景。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它就是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也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得出的结论:相比已经完成的事件,人们对于那些尚未处理完的事件,会保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人的潜意识来说,完成即结束;而在事件未完成的过程中,潜意识更像是时刻发出驱动信号的天线,进而转化为做事的动机,并最终在我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这一观点上来看,制定计划,就是用一种”未完成感“来促进计划的完成,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完形“的追求。
02 计划为什么还是会泡汤?
既然计划是为了完成而存在的,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计划泡汤?
只有一个原因:想象和实践之间巨大的鸿沟。
我们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过低地估计了计划的实施难度,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规划谬误“。
如果没有根据自己的实践反馈,及时调整计划,这条鸿沟就很难跨越,其结果往往是计划泡汤。如果重复多次,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导致自信心下降,甚至还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习得性无助,同样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在个人成长上,它往往由以下三种原因所致:
①不良学习状态的堆积;②外部不正确的评价;③错误片面的因果分析。
为什么要提到“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因为它产生的后果很严重,包括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等心灵偏差现象,而这些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计划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个方面,我有发言权,这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年初时我订立了一个计划:跟上读书小组的节奏;
四月份时,加载一个写作的计划,贯穿全年;
五月份时,挑战读书小组的小队长管理职责,为期100天+;
十月份时,开启新概念每日一篇朗读计划,持续到37天中断;
十一月时,参加一个写作训练营,完美结营,符合预期;
十二月时,参加一个视频号训练营,彻底超载,完美搁浅!
没有一个计划,是看上去那么轻松的,除非放水!
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我经历过规划谬误后的调整,经历过计划习惯后的麻木,经历过欲望失控后的过载,经历过“习得性无助”后的低自尊。虽然最后踉踉跄跄地勉强保住了主干计划的完整,但多任务泡汤,依然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失败不仅会耗掉自信,还会产生焦虑,它们都是成长之路上应该竭力避免的情绪。
03 到底该如何正确地制定计划?
盘点自己的计划执行,有欣喜也有遗憾,最后使我明白了一点:适合自己的计划,才是能成事的关键因素!到底该如何制定计划并保证成功呢?我总结出以下三条原则:
01 克制欲望,从制定“一个”计划开始
如果你还没有持续践行“一个”计划的经历,请从制定“一个”计划开始!
一年只定一个计划?开玩笑吗?
绝对不是。我想说的是,真的有很多人,从未有过一年坚守一个计划的体验。
践行一个计划,这个过程不会是一条一直向上扬起的直线,它充满了波动,每个波动周期伴随着不同的情绪,喜怒哀乐,五味杂陈。
可以确定的是,有很多人,会在自己处于低谷时,永远地消失于那个计划之外,短暂的不适感之后,人们会建立新的平衡。这就是多数人的行为模式。
怎么破解呢?
最简单的办法,寻找外界监督,用外力来帮助自己建立习惯。比如,寻找一个靠谱的社群,寻找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走!
02 循序渐进,保证计划实施到位
从0-21天,基本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持续坚持的体验,这时每天完成这个计划似乎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为什么会说“似乎”呢?
“似乎”,是指对计划完成质量的评判。我们会产生一些感觉很容易的麻木情绪,甚至开始对计划“不屑”起来,这就是需要警惕的时刻——因为我们已经躺在了舒适区而不自知!
一般来说,我们会把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简单说,就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区域,身处其中,我们会觉得得心应手,没有任何不适;但是,舒适区里的学习不会让我们继续进步,只是在不断地低水平重复。
这时,就需要让自己进入学习区,这是我们踮起脚尖能够得着的区域。只有在学习区里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和真正可驾驭的学习。
相对于舒适区,如果一开始设置过高,学习就进入了恐慌区,除了让我们知难而退以外,还有满满的挫败感。
到底怎么才能保证计划实施到位呢?
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复盘,要对自己所处的学习区域保持敏感,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也就是说,一个计划的完成,如同升级打怪,它是由不同的等级构成的,当“完成计划”这个动作达成之后,我们就要对“完成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读书,刚开始时,先保证每天完成一定的读书量;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讲述这些知识点;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和旧知识发生连接,同时去思考它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去使用等等。
03 保证主线,慎重加载新计划
在今年最后的两个月,我就在加载新计划上出了错。其实,加载计划也是有一定原则的。
①动静结合的原则
动静结合,主要是指脑力和体力任务同时加载。读书读累了,可以做20分钟运动,通过运动,不仅可以使新陈代谢加快,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快速给大脑重新赋能。
②层次分明的原则
如果有机会,可以再加载一项同类烧脑的任务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如果你的工作恰巧是阶段性的忙碌,完全可以加载一个新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任务只能处于次级地位,千万小心,不能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进而导致自己主线偏离,剧情反转。
③及时喊停的原则
如果感觉次级任务侵犯了主线,就要及时停掉次级任务,或者削减任务量,不能因为不舍,而导致精力过度分散,导致主要任务完成质量下降,破坏最佳的成长形态。
最后总结一下:
能开始定计划,说明自己是有强烈成长欲望的人;
能在计划泡汤后,依然持续地定计划,说明自己是有强烈战斗力的人;
能深入地反思失败,并不断优化,说明自己是个真正开始向上成长的人;
而能不断地克制欲望,不断地做减法,做出与能力想匹配的计划,才是真正的强人。
让我们一起为“一个计划”而持续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