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看他不爽。
――《恶意》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看不爽的人,每个人也都会受到别人深深的恶意。而《恶意》这本书,正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一个不知从何而起,却也无法终止的恶意,精心设计的一场谋杀。《恶意》以加贺警官及野野口修两个人的视角来叙写。故事中,就一些平淡的细节,却一点点揭开了杀人凶手的真面目。
读完这本书,我不知道该惊讶于作者那惊人的逻辑思维好,还是被故事中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恶意所折服才好。野野口修这个凶手,将受害人一点一点地捏造成一个伪善恶毒,应该受人唾骂的小人,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迫不得已而杀人的可怜人。若结局真是这样那也仅仅是一本推理小说了,一个布局精密的小说。然而,真正恐怖的地方在于凶手和受害人的关系太过微妙,着手本案的加贺警官依然执着地在调查,被层层包装的凶手并不是迫不得已而杀人,虚伪的受害人也并非真正的伪君子。当虚伪的皮相被一层层的拨开,野野口蒙满尘垢的心灵被加贺托在手中,展示在读者面前。曾经所有的口供都被推翻,凶手精心策划布局一年,不仅仅只为谋杀受害人的性命,他真正想谋杀的是受害人的一生。受害人已经死去,若不是加贺坚持调查,凶手用自己和受害人的生命创造出的作品,真当是一部杰作,蒙蔽所有人的杰作。野野口身患绝症,却仍不忘杀害自己的朋友,这是多大的恶意啊。
正如书中所问“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这世上如此恶意并不是没有,校园暴力案中或是其他案中,若不是充斥着恶意,又怎会出现如此多的悲剧。加贺在调查案件时,曾想起自己的一段失败的教学经历,自己曾经的一个学生遭遇了校园暴力,自己却无法拯救他,当问及施暴学生为何要打人时,孩子回答他说:“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这么一句毫无逻辑,毫无道理的话,却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野野口杀害自己的朋友,便也是因为这一句“看他不爽啊”。他不甘于自己比朋友的名誉低,不甘于自己不如朋友,如此自负又自卑的心理使他的内心扭曲,最终引起了悲剧。满腔的恶意填满了他的内心,以至于他已无法去寻找那恶意的源头。
读完了《恶意》后,我只能感受到那凛然的寒意,为那不可找寻的恶意,为东野圭吾那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书中东野圭吾将人性的阴暗放大到了极致,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它,我们不得不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曾有过野野口修那样的想法。其实,毫无缘由的讨厌一个人,可能只是那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某个表情。我们处在与人打交道的年代,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固定和不固定的人,上天从未给予我们某种评判他人的权利,也从未给予我们优于他人的特质,我们标榜着平等与和平,却仍然不可控制地认为某人低微或在细微的方面伤害某人。这一切,不过源于我们内心中那微小恶意。
我不能否认我从未对某人有过恶意,甚至也不能找到那份恶意的源头,然而我可以慢慢调解,至少使自己的恶意减少。而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一个冷漠的眼神,微微蹙起的眉头,不经意间的品头论足,都是内心中那微小的恶意。不论善人或恶人,心中都有着不可寻其源的恶意,只愿这恶意不再放大,使自己和他人能平和的生活。
《恶意》因恨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