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七轮共读活动的第一天,阅读《定投改变命运》。
下了班吃了饭,躺在床上整理我那千头万绪的脑袋,无果之后,才打开书来看。
开篇就介绍了霍华德·斯坦利·马克思,在定投人生课堂-共读活动中,读过他的两本书,分别是《投资最重要的事》和《周期》,这两本书是在3、4个月前读的,到现在我已经忘了差不多了。是的,就是之前简单的头脑塑造了我,让我读不懂这样的书、甚至是稍微难一点点的书。
最近特别的绝望,是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因为我终于敢承认自己的无知了。
我的基本常识甚至不如我那上三年级的表弟,我经常被他问住,然后假装没听见,很尴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很多类似的事。一次,有个表嫂带着孩子来找我这个大学生,我看着那个没有做过的题目好长时间,说了句,这个教材和我上学的时候不一样呀......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尴尬到浑身颤抖。
我自以为是的瞒住了所有人,我的无知。好歹我也是本科毕业,但只有我内心清楚,在长时间缺乏思考之下,我就是一个空壳,空空如也。
我不能这样了。如果7年后,我还是如此这般,那简直太可怕,因为那时我已经是一个有孩子的家长了,我还要被问住后装作没听见吗?
虚伪,这个词一下子蹦出来。我天天学习,看起来那么上进,却不敢大肆与人讲,为什么?因为害怕他们会说:哇,你好厉害啊,肯定知道不少东西吧,来,跟我讲讲.......
但只有我心里知道,《投资最重要的事》和《周期》、甚至刚读完的《反脆弱》,根本吸收不来了多少,哪里还能讲两句。
其实要是再往下问,你为什么看了一点收获都没有呢?
答案就是:思考的太少。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任何问题的源头。
看这三本“如果不是共读活动的话根本不会去看”的书时,看了就看了,不懂的地方不去思考,以至于根本没有想法与收获;
学英语,花钱买的课程,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只是听,不去思考应该用起来,以至于就算学完了全部课程也还是“我的英语不太好”;
大学的知识,只有短暂的记忆供考试使用,不去思考导致用完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毕业了选工作,学什么专业就干什么,也不去规划思考,以至于上了5年班还在考虑要不要转行;
工作上遇到不顺就要辞职,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选错专业入错行,然后第二天别无选择又只能上班,因为缺乏思考,成了月光族,辞不起。
现在写下这些罪状的我,既开心自己找到了这么多年病症的根源,又很难过,虚渡了我那宝贵的时光。
种下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终于找到了困惑我很久的、并给我带来无数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思考。
今天带给我这么多审视自我的是一本书,比尔 · 盖茨年度特别推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 · 韦斯特弗。
最吸引我的不是塔拉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能一路不断升级,最终成为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励志故事,而是感动于“ 在父亲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声音 ”的家庭背景下,她从小爱思考、与自己思想做一系列斗争,她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也很爱家人。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要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多么的稀缺,多么的有力量。
很幸运,看到这本书,并给我带来了这个思考,让我找到了自己问题所在。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朋友,因为长期缺乏思考,真的错过了很多很多,希望这篇文字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与帮助。
今天再看笑来老师的这句话,印象深刻、震耳欲聋。
事实上,绝大多数生活中的问题,都是因为最初的时候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造成的。在最初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认真对待最重要问题的话,那么,后面虽然依然困难重重,但所面对的肯定不是绝大多数人遇到的那种 “永恒的困境”。
我还有机会成长,我还有机会改变,让思考把我带入每一个世界,让我畅游玩耍,让我重新对待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