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落后是什么
你好,欢迎来到终生实践者的第七期,本期我们要打磨的概念是:
落后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凭借感觉认为自己只有在平均水准以上就不是落后了。在我们开启元认知后肯定知道,这个感觉是有偏差的。
原因呢?有一个统计调查表明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处在平均水准之上,这在逻辑上明显不可能的。可怎么落到自己的头上,却会感觉自己在平均水准以上,这样看来,人的感觉永远都存在偏差。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永不能感知这个宇宙,而只能选择通过感知自己的周围来判断自身是否处在平均水准之上。
使用这期我们重新打磨落后这个概念的主要讲解这三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落后?
我们每个人可以尽量感知到世界全部;
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变成了害怕落后的恐惧;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什么事落后?当然在传统教育中,六十分的及格线明确告诉我们百分之四十之后就是落后。
当在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可能早会发现,及格这个概念是不仅无用,而且有很大的害处。实际上百分之二十之后就是落后,因为社会的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了这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有限资源。
在进入新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可能正在揭示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说不好百分之一之后的都是落后。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尽可能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
一一年的时候小米成立,仅几年小米就卖出了几亿部手机。当然除了小米,还有三星、华为、苹果等,手机销量都很惊人。到了一六年的第二季微信的月活跃量大约八亿,支付宝的用户超过了三亿。
毫不夸张的说,移动互联网已经连接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每个人身上多出来的一个器官。我们被感知的世界不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周遭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可能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
举一个例,在许多年前,有个小朋友,从一个很小的地方考入清华大学,他离开老家去了北京,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从自己原本的世界里消失了,他原本的那个世界里的人其实再也看不到他了,再后来,他最多只能是当地的一个传说。后来这个小伙儿离开清华,去美国耶鲁读书,这意味着他又从清华读书时所经历的那个世界里消失了;后来他从耶鲁毕业,掌管了耶鲁的基金,此时他曾经在国内经历过的那个世界,是看不到他的变化的,从而也就根本看不到他驾驭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而这不是杜撰,这是真人真事,此人姓张。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到了2013年,人们开始发朋友圈了。而朋友圈时时刻刻就放在那里,整个世界都看得到它,众多像张先生一样的人不会消失,他们就是明摆的存在,他们的生活在清楚地告诉别人,知识就是有用的,知识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起码是可以迅速变现的。
最近一两年,各种各样的知识贩卖社群层出不穷,都做得很好。为什么?因为现在你看到了,原来那些成功的人,或者简单粗暴点儿说,就是赚到很多钱的人,他们真的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和方法。怪不得自己做得不如人家啊。
最后再举一个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李翔商业内参》,这个栏目到现在已经超过7万人订阅,而且这个数字还可能增长,算下来,每年199元的订阅费,7万份订阅就是 1400万人民币,其实1400万并不多,但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些新三板上市公司年利润的五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甚至更多。但那些公司可不是只有一个人构成的,通常要好几十人才能创造李翔一个人创造的利润。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李翔一个人就比过了99%以上的小出版社,多可怕啊。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
这也就是今天我要和你讲的第三个观点,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了害怕落后的恐惧。事实上,倒也确实应该恐惧。因为有个恐怖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过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
后来,你以为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更为恐怖的趋势,那就是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
想想吧:你身边有多少人真正懂“大数据”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用常理推测一下,整个人群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概率统计,这可是理解“大数据”的最基础的知识啊!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出来,我就给你算算。2015年国内在校大学生人数大约 3200万,但这只是适龄人群的十分之一左右。你再想想看,在校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学习统计概率,然后有能力把这基础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呢?
不夸张地讲,最多十分之一,甚至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这就意味着,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的适龄年轻人有基础、有可能去学习、理解大数据的意义。
大数据的理论真的没多难,但它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的,因为获取大量数据这事儿本身就是特别特别高的门槛,那我就再乘以一个百分之一吧。到最后,人群中仅有万分之一不到的人,甚至十万分之一不到的人,有能力、有机会掌握大数据技能。
在大数据面前,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都是没用的,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
这很残酷,也许这会令你焦虑,但这种焦虑使用得当的话,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恰当且足够的焦虑,有个很好的替代词汇,叫做“危机感”。
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放心,我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
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至少有了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
思考:
1.你有没有哪一方面处在身边群体的前百分之二十,如果有是如何做到的?
2.你想过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某方面成长到身边群体的前百分之二十,除下决心还有什么方法与步骤?
3.经过一段时间,不过只是更新了几个概念,你觉得自己的变化是什么,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其实可以更早发生,而变化的成本是不是很低,除了货币的花销,注意力的投入是不是格外重要?
以上就是终生实践者的文字版的全部内容,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成长记录”,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