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瑜伽教培学员甚至瑜伽老师,都会在一段学习和习练时间后,陷入瓶颈期,感觉越练越迷茫。走出瓶颈期,瑜伽的体式和教学水平可能会有质的飞跃,然而,如果走不出去,会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甚至放弃瑜伽这条路。
汲取了许多名师的经验,我们从两方面来剖析一下瑜伽老师的成长历程吧。一是身体上的,体能,体式的标准,高级体式的突破,二是进修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成长,经验积累。
先说说身体上的。开始瑜伽之后,你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柔韧,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肩、髋关节的灵活,胸腔的打开,平衡力的增强等等,有些呢,你是可以轻而易举找到感觉习练到位,有些因为身体长期的习惯和状态,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你慢慢矫正不良体态,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
你在身体方面可能遇到的瓶颈一般是体式无法练到位,找不到正确的发力方式,或者尝试了很久也没法突破某个体式。请先稍安勿躁,静下心来,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你要记住急功近利是瑜伽的大忌。
拿头倒立这一体式为例讲讲我的体会吧。我最初是看到别人做,也照葫芦画瓢地跟着做,然后在旁人的帮助下靠墙倒了起来,当时还挺高兴的。后来自己又尝试着把脚离开墙一点,然后就掉了下来,尝试了好多次,依然不是倒过去就是掉下来,一秒也停不住。我还不信这个邪,天天练,练了好多天,也就能停个一秒两秒。看着别人不用靠墙轻轻松松地就上去了,那叫一个羡慕啊。别人可以教你姿势,发力,但是最后做到的那个感觉还是得自己去找。
练了一段时间也没成功,我就把它搁置了,想来是水平达不到定不住吧。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某天,我上了节教练班的体能课,是专门强化背部力量的,就在那天,我鬼使神差地就在垫子上试了起来,摆好三角,背直,臀往上,脚往前走到走不动,然后核心一发力,慢慢地屈膝盖,居然轻飘飘地起来了,还挺稳的呢。没敢把腿伸直,但是那一次至少在空中停了有十秒,还没靠墙!那种神奇的感觉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我才知道有些感觉不可能做到体式,可能是你在不经意间,力量柔韧或者平衡能力达到了,你就能解锁了。自从那一次之后,我就找到了倒立中平衡的感觉,也是一种安全感,可能大家对未知的没有把握东西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害怕吧,会变得束手束脚小心谨慎。
所以你要知道,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然后持之以恒地习练提高,你可以先把你纠结的那个体式或者哪个点先抛到一边,不去管它,就继续习练,学习新的知识,哪天水到渠成了,自然都会解开。有句话我很喜欢,你只需要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向前,你想要的都会慢慢到来。
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水。《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无色无味,却能溶解很多东西。水没有形状,却能又能变成很多形状。在体式练习中,像水一样,柔顺地进入体式,而不是与身体对抗。用你的呼吸,慢慢深入体式。
再说说进修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成长。某位老师说过,“新的瑜伽老师开始教课时,教课是属于比较初级的。过了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持续的练习,这个练习会让你增长经验,慢慢的你会发现又一个阶段来了,就是从初级慢慢的过渡到中间这个阶段,你会发现瑜伽并不像表面上看的外在体式层面,它还有很深很深的知识层面,那个时候你会觉得像海绵去吸水一样,你会发现越学越觉得不懂,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更少。”
可能很多伽人都有这样的疑虑:“流派、工作坊这么多,我到底进修什么啊”,“我上课上的心好累,也没感觉有什么进步”,等等。
其实,关于进修课程,听资深瑜伽老师的建议,一年就选择一个或两个课程,真正的去消化理解透,去向内在精进,是比较合适的。原则就是在精不在多,老师在国际国内的名气,流派内的地位,瑜伽馆的规模知名度,都是参考的标准。像厚朴瑜伽由阿斯汤加上师Guruji Pattabhi Jois亲传的早期学生Mark Darby夫妇教学的Ashtanga RYT200认证课程,火箭流鼻祖David Kyle老师的火箭流100小时培训,国内寰宇第一人黄又兰老师的寰宇瑜伽培训等都是很值得学习的课程。
教学能力的进步呢,是随着你把平时课上积累的经验和学习进修的知识融会贯通,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最好是选定一个中意的方向就一直往一个方向去发展进修,你慢慢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教学体系,拥有更多可能性。
所以,请不要着急,天是慢慢亮起来的,大楼是一砖一瓦盖的。祝福每位想要走上瑜伽之路的伽人朋友,能保持一份初心,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让瑜伽的世界因为有你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