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老鼠在路上拼命地跑,乌鸦和乌龟都劝它停下来歇歇脚;但急着想要到路的尽头去看看那里的模样,小老鼠依然在跑,直到撞到路尽头的那棵大树桩,原来路的尽头就是这棵大树桩呀!更令它懊丧的是,此时已经老迈,“早知这样,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风景,该多美啊……”
你是不是也像那只小老鼠一样,一直在奔跑,忘记了停歇。你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很多好风景。那么,我们是否要把生活节凑慢下来,开始体验“慢生活”呢?不要让人生走到最后时刻,才发现自己很多遗憾。
瞬息万变,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快速建筑、快速读物、快速食品应运而生,“快速时代”里成名要快,致富要快,人们内心仿佛总有一个声音驱使着他们卖力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快餐果腹,行色匆匆。人们总是找借口说自己太忙,忙得不能好好坐下来品尝一顿美食,忙得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人过劳死的新闻已不再新鲜。
当人们的灵魂跟不上身体的步伐,当大自然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人们越来越远,当早衰、抑郁症、亚健康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当急功近利的育儿方式开始剥夺宝贵的童年,早熟早恋导致闪婚闪离,由此带来社会问题迅速蔓延……等到我们一路追赶,满足了自己的一个个欲望时,却突然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在失去,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失去了本该属于我们的健康,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真善美,美好的记忆已剩下一片苍白。
现在的爱情也是急得不行,男人遇见姑娘急着上床。姑娘遇见男人,急着迅速掀底,到底值不值得交往,即便是交往了也急着结婚。父母催、亲戚催,结婚了马上要了孩子,孩子出来了,急着别落后在起跑线上,马上各种补习班提前把后面几年级的书给学了。上了小学急着中学,上了高中急着大学,上了大学又急着工作,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们早就忘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每当下班的时候,站在天桥上或在地铁里,看着低头行走的年轻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种表情,麻木、平淡、疲惫又无奈,有时我甚至想上前拽住每个人,告诉他们慢慢走,可是我办不到,我不是神经病,我只是旁观者,看着人群在我身边走过,而我也只能跟随人群的脚步,因为慢了,家人就急了,问我是不是神经病。
在这种诸多不正常的状况下,有识之士们不得不反省,在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时,我们不妨学学欧洲人“慢慢生活”的潮流,慢慢吃、慢慢走、慢慢看、慢慢爱、慢慢地享受人生……古人在这方面的观念健康多了,陶渊明不满乌烟瘴气的官场,辞官归隐。在田园中,他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丰富,获得了一份快乐与超脱。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做隐士,而是要学习古人那种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追求。
近年来,从慢食、慢活到慢邮递、慢旅行,一股“慢”风潮已经渗入日常生活。为了健康把用餐时间放慢再放慢,深度游、社区旅游和文化体验之旅等慢旅游,代表着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体现深度的慢新闻颠覆着快新闻的霸权,瑜伽、太极拳、钓鱼、高尔夫球等慢运动也越来越普及。
“慢”并不是一种惰性的慢,也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一种丰富的精神体验;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的奋斗,一种对人生态度的自信;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外界的方式,它会让你高效、优雅地接近幸福。
“慢”才更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方向,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不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其实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快”只会让我们手忙脚乱、头昏脑涨。只有冷静下来,从容思考,才会事半功倍。因此,“慢”有时比“快”更能让我们接近成功,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真义。“慢”不会迷失自己,过“快”会让人错失很多美好的东西。
望着车水马龙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凝视着匆匆而过的行人,感叹着城市是这般的喧闹,可又让人感到是那般的难以消受。身在广州这个繁忙的大城市,但是我更渴望在慢下来的时光里悠闲生活。如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仰望云朵在空中流光溢彩,听岁月的流水洗涤心灵,感受轻柔的泉水从指间轻轻流远,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