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读书这件事,有没有缘分一说,反正今天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一种缘分。
今天去了一趟图书馆,刚走到还书台,就看到有一本别人还回来的书,背面朝上放在那里,出于好奇我没忍住翻过来看了一眼,封面非常简洁,就四个字——活着 余华。
不记得了——《活着》这部电影很久以前应该看过。
因为书中的故事梗概,在脑海里还残存着一些,也知道这是一部好作品,不过原著却一直没敢拿起来读过。可能是担心自己读书少,害怕读不懂,也因为它是一部关于「苦难」的书,读了害怕内心承受不了。
只是,今天的不期而遇,却勾起了我拜读的欲望,心里想:不管那么多了,借回去看吧!
因为看过电影也就意味着已经「剧透」了,但是读书和看电影还是很不一样的。
电影的诠释首先取决于导演的水平,再就是演员的演技。
当然,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演员都很给力,特别是张艺谋早期的作品还是有相当高的水准的,演员呢,也都是老戏骨:葛尤、巩莉、倪大红,所以这么久了,一旦想起来,那些角色的形象仍然立刻就能浮现在脑海中。
当书捧在手上的时候,跟看电影还是很不一样的。
余华老师在本书使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所以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不过,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却不是「我」。但是,作者又巧妙地使用了访谈的方式,让福贵讲述的时候又变成了第一人称视角。
阅读的时候,看到福贵那不争取的样子,让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恨铁不成钢的愤恨,但因为那就是「我」,所以又让你忍不住产生同情,并且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以及活着的不容易。
人为什么而活着?余华老师给出了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所以,拿起书的那一刻,就让人很想跟着他一直「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