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跑步等运动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如果运动不当则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一个最简单的运动量控制就是根据心率及时调整运动量。然而,心率指标不足以反映个人的运动耐受能力,每年有心率监测的常规运动仍然会导致大量训练有素的身强力壮者猝死。
运动会显著降低健康储备,在极限运动状态下,健康储备值甚至降低接近于零,达到生命终点。健康储备值的下降程度与运动剂量成正比,因此,为了避免运动导致的意外风险,应当根据健康储备值动态调整运动剂量。运动停止后,健康储备值会逐步增大,并恢复至静息状态时的程度。如果运动训练过量或者静息健康储备值过低,会导致健康储备值恢复缓慢。对于健康储备值较低者,运动剂量也应当相应降低,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另一方面,失眠,劳累,疾病等等都会导致健康储备下降,却不会显著影响心率,但会影响人对运动的耐受能力。因此,运动者需要根据健康储备调整运动剂量以保持最佳锻炼效果和安全空间,如果储备值低,运动量必须相应减少,否则可能导致意外(具体见《运动剂量原则》一文)。
健康储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心率并不随年龄有显著变化。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加,应当降低每天的运动剂量,而经常性的运动锻炼能够显著增加健康储备值,这不仅使得对运动的耐受力增加,也降低运动意外的风险,并且使得运动者更加年轻。不过,这种获益会随着长久缺乏运动锻炼而逐渐消失。
身强体壮的人跑马拉松为什么也会死?从健康储备的角度看,任何运动都导致储备下降,跑马拉松等极限运动会使得健康储备趋于零,意外风险就变得很大。所以,根据自己的健康储备调整运动量,能够降低意外风险,提高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