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乎上“读了1000本书之后有什么改变”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那个读了一万本书仍然没有改变的答案,似乎特别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进而得出读书无用论。很多人都是这样读完书之后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改变,就放弃了阅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读书不能目的性太强,越是功利性太强,有些时候越会适得其反。读书是自由的,是悠闲的,是对知识的渴望,所有的改变都是收获知识时的附加值。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会突然的让一个人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梦想成为乔布斯式的人物,读了几本乔布斯传就会让你拥有了他的能力。
读书也不会因为你看的多,涉猎广泛就让你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看的多不意味着那些知识都是你的。看的杂,也确实会有价值观的碰撞, 进而大脑里一片浆糊,反而影响了现在的生活。对于这种读书方式我深有体会。以前有段时间特别爱看书,尤其喜欢故事书。最开始的时候涉猎广泛,四大名著,外国的名著,金庸的武侠,唐诗宋词都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确实记住了很多,有故事,有诗词,更多的是对书里所传达的理念的迷茫。我可以对别人讲我记住的书里的故事,但我无法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书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总是用不同的知识填充大脑,不断刷新,很累也留不下知识。我开始主动去寻找答案,有针对性的阅读,并试着摘抄书中自己觉得好的语句,主动思考。日积月累下来,有些东西就沉淀成了我的思想,也不再感到迷茫,因为书的内涵,在思考中就清晰了。这个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但我认为也许这才是读书的正确方式。
读书对人的改变是润物无声的,之所以那位同学觉得没有什么改变,是因为读的多不意味着吸收的多。只有主动思考,经常把书里的知识输出成自己的知识,才会有改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点点的改变,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带给一个人更大的力量。
读书的意义不在于突然的带给你成功,而在于它会赋予你健全的人格,让你对整个世界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自信独立,不会因为任何失败就去否定自己。书里的经验带给你的永远是过去的知识,而你要做的是通过读书来链接更广阔的世界,是通过输出,把书变成能指导自己人生的知识,真正的掌握它。要学会拆书而不是走马观花。拆书中一句也比浏览十本书有用。
读1000本书后有什么改变?读1000本书有输出,才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