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多数人都逃不开的话题。
明星也一样,甚至有时,他们一句话、一个举动就会引爆舆论。
有人因“神仙育儿”备受称赞,也常常有人说错话做错事被群嘲。
前阵子,刘恺威和女儿小糯米,在学校音乐会上手牵手合唱,气氛温馨。
唱完歌,父女嘴对嘴来了个“爱的亲亲”。
可是,这样“温馨有爱”的画面,引起了许多人不适:
“不太能接受爸爸和女儿亲嘴巴。”
“小糯米已经五岁了,该培养性别意识,这样不妥当。”
五岁,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逐渐清晰。
这个时候,更不能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和“以身作则”。
1
“女儿不能亲嘴,该教她自我保护”
前几天,久未露面的男模张亮,出现在了综艺《新生日记》上。
新手爸妈姜潮和麦当娜向张亮“取经”:生女儿有什么注意事项?
张亮说,自己的女儿四岁,正是依赖爸爸的年纪,总是十分粘人。
每次他一回家,女儿就扑上来要亲亲抱抱。
但是,对女儿的亲昵,必须要有分寸。
他强调了两遍:“女儿不能亲嘴。”
他非常在意父女间的亲密程度,坚持“点到为止”:
亲密至多只到亲脑门、手背或是头发。
父女之间,亲密不过度,男女要有别。
养了女儿,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她的性别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张亮“不和女儿亲嘴”的育儿观获得了多数网友赞同。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亮第一次考虑到孩子的性别教育问题了。
《爸爸去哪儿》有一期,互换爸爸的游戏。
4岁的王诗龄,被交换给张亮当“女儿”。
午休时,张亮给王诗龄盖好被子,自己在一旁盖着外套休息。
孩子们玩了一下午,满身都是泥,张亮给王诗龄换衣服,也完全没有任何“越界”行为。
他先是为王诗龄盖好被子,又贴心地关好门走出去,让小姑娘躲在被子里自己换裤子。
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他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性别、保护孩子的隐私。
总有人觉得,和子女“划清界限”纯属小题大做,矫枉过正:
可是,“(孩子)大了不行”,究竟多大才算呢?
三岁?五岁?七岁?
孩子的性别意识,比你想象中萌芽得更早。
2
孩子的“觉醒”,比你想象得更早
一向被认为是“神仙育儿代表”的黄磊老师,也曾在这个问题上“翻车”。
他在微博里写:
“昨天晚上我给妹妹洗澡,洗头发的时候她说:‘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吃它了。’”
有人不赞同黄磊的行为:
妹妹已经五岁了,这种事应该交由妈妈来做。
有句老话叫“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的一个实验,给这个“大”规定了范围。
心理学家基娅拉·布尔加雷利对6个月到24个月的宝宝进行试验。
她发现:
六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具备明确的认知;
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各方面成长都非常迅速。
2-3岁前,他们就已经具备了明确的性别意识,可以辨认出“男孩儿”和“女孩儿”。
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观察着大人。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显示,3岁左右,随着儿童神经生理的逐渐成熟,性探索也会出现:
他们会开始注意自己和异性的区别,也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隐私意识逐渐成型。
孩子性别意识朦胧的早期阶段,好奇心极强。
这段时间,是教育的最佳时间之一,亲昵一些也无妨。
但也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对“男女有别”形成一个模糊印象。
而三岁左右是一个“分水岭”,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成型,且进入萌芽阶段。
这个时候,异性亲子就应该有意识地拒绝一些过度亲密的举动:
让孩子懂得“不能随意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和异性亲吻……”
孩子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言传身教。
别小看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如美国知名儿科医生 William Sears强调的那样:
对孩子的爱必须恰到好处,表达需要尺度和分寸。
3
孩子的“身体防线”,父母一样不能越界
没有父母可以保护儿女一辈子,教会他们自我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父母,一边教孩子“不要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一边又拍下孩子洗澡照片在朋友圈大晒特晒;
一边告诉他们,不能让异性触碰到身体的哪些部位,一边又随随便便给孩子换衣服;
一边试图帮孩子建立“身体防线”,一边自己反复去突破它……
这些他们可能并不放在心上的行为,对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随意亲吻孩子的嘴
心理学家Charlotte Reznick谈到:
孩子幼小的时候,看到父母之间会亲吻,联想到自己与父辈的亲吻,伦理上可能产生误区。
加上亲嘴不仅是一种表达爱意的符号,这个行为本身,就容易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习惯于用亲嘴和父母表达爱意的孩子,在面对其他异性时,或许也会延续这种习惯。
这样的亲昵,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共浴或共厕
前段时间,一名三岁男孩与姥姥、妈妈一同去公共浴室洗澡。
姥姥和妈妈想将孩子一起带进女浴室,不料遭到工作人员拒绝。
姥姥坚持:孩子才三岁,年纪小,不懂事,根本没有问题。
但三岁的孩子,已经拥有了长久记忆的能力。
此时不避嫌,长大后或许同样如此。
有的家长贪图方便,会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
网络上对“妈妈带儿子进女洗手间”的抱怨,更是屡见不鲜。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更要教他们尊重其他异性。
“教好一个男孩,保护一群女孩”,不是没有道理。
长期不能分房睡
孩子小时,家长陪着睡很正常。
但有的家长,却不懂及时分床的重要性。
女星狄莺在《康熙来了》中透露,儿子15岁时,仍在和她一起睡觉。
“男女有别”的意识,首先产生于一些隐私性的事情上。
照顾到孩子的安全感培养,父母可以在孩子三四岁以后,逐渐和他们分房睡;再一步步彻底让孩子能够独立睡。
否则,很可能导致性别界限模糊、还可能形成过分依赖家长的情结。
孩子面前不穿好衣服
见过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换衣服、洗澡,或是不穿上衣……
这些行为,其实多多少少会对幼儿产生一些“冲击”。
可能会让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在外人面前也随意穿着;
可能会让他们受到侵犯而不自知……
越界的“父爱母爱”,是否会让孩子无法拒绝其他“越界的爱”,或是对其他人产生越界行为,谁也无从得知。
尊重孩子的性别和隐私,父母应该早早身体力行。
4
性别教育,别走极端
性别教育上,许多家长都在两个极端。
或是无所顾忌地和孩子亲近;
或是谈性色变,闭口不谈。
一句“孩子还小,能懂什么”,就足以搪塞一切相关话题。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懂。一味逃避,只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疑惑。
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教育,总是藏在生活最细节处:
从孩子降生开始,亲吻拥抱、沐浴睡觉、穿衣打扮、三观性格……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基础是:
正确的性别教育、明确的底线,以及懂得拒绝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