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笔下有个叫约翰·菲尔德的,an honest, hard-working, but shiftless main plainly, 一个诚实、勤劳但又无可奈何的人。而他的妻子呢,still thinking to improve her condition one day, with the never absent mop in one hand, and yet no effects of it visible anywhere.
接着John Field把他的身世说给卢梭听,说他如何给邻近的一个农场主在沼泽地里干活,用铁锹翻耕一片草地,报酬是每一英亩地十块钱。并且可使用施过肥的土地一年又说他那脸大、个子小的儿子一直在父亲身边乐呵的干活,一点儿也不知道他老爸这一笔买卖该有多倒霉等等。
卢梭说他一开始就要吃茶咖啡等,那他就不得不拼命干活来偿付他那些吃食开支,而且他越是拼命干活,就不得不拼命的吃喝,以弥补他体力上的消耗。结果呢,他的开支越来越大,长此以往确实难以承受,因为它总是设法得到满足,结果他的一生就这么着在这笔买卖中耗掉了。这岂不是死循环一。
啰嗦仅凭着feel他自己所有的见识,他还是一个穷人,生来就穷,继承了爱尔兰的贫困和贫困生活,也继承了祖辈们沼泽地的工作方式,因此不管是他还是他的子孙后代,在当今世界里都无法崛起。这是他人生的死循环二。
这两个死循环,让我想起了我们熟知的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这个故事我们是把它当做一个玩笑来讲并不当真,不过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上其实不断重复着这样看似递归,实则死循环的傻事,但自己从来不觉得。
我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平时也目睹了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自己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将它转嫁到孩子身上,然后孩子再转嫁到孙子身上,这不就是在做一个几乎不会结束的死循环吗?许多父母也常常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啊,你可得争气,当初你爸没有上好的学校,没有能够做某某事情,你将来要怎样怎样"。殊不知经常这样说不清给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让他们产生了为父母、为老师而读书的错误学习动力,走路了被动学习。
如何尝试走出这种死循环呢?
首先不要让孩子继承自己的焦虑。放弃一些妄念,包括觉得自己应该把控未来的妄念。
其次,不要把上名校当成中进士。
再者,这也是最重要的,多了解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