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什么语境中,“理智”几乎都是褒义的。理智代表了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者说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然而,想要做一个理智的人并非易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根据以往经验形成的偏好,当我们面对一个选择时,这些偏好会偷偷左右我们,做出一个非理智的决定。
斯蒂芬·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一书里列举了17项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想想过去的经验,还真是都能对号入座。如果你一直标榜自己是个理智的人,那就来测一测吧。
01 你是否经常觉得,“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在判断和决策中,没有任何问题会比过度自信更为普遍和更具灾难性。”过度自信的原因有四点:优越感、控制感、能力欠缺以及我们总是更加相信我们原本就相信的。在事情发生之前,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我们总会有一个预想,可怕的是这个“预想”很可能并不是基于客观现实,而仅仅是“预想”。而事情会不会按照这个预想进行,就三分靠打拼七分靠天命了。
02 你有流行病“拖延症”吗?
拖延症是一种推迟做事的倾向,那为什么大家都爱推迟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害怕犯错、追求完美、缺乏动力等。其实面临的选择越多,就越倾向于避免做决定,也就越拖延。克服这一点的关键环节是,缩小你的选择范围,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比如,你走进一家便利店想买瓶水,看到冰柜的那一刻就茫然了,但其实你只需要问自己,矿泉水还是饮料?软饮还是茶还是果汁?基本就可以拿上付钱走人了。
03 你喜欢“现得利”吗?
心理学上延迟满足的实验已经被讲过很多次了,是否能做到延迟满足,大到可以决定你未来的成就。作为人类,我们倾向于享受即使的快乐,避免即时的代价。把代价推迟到未来,它就会显得渺小。但是当你要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必将付出的代价。
04 别人说什么你都听得进吗?
罗宾斯在这一节中提出的策略用于讲价非常实用,那就是根本不要听卖家第一次的张口报价。无论他报的价是什么,你都将你认为的价值说出来,还一次价。
05 你常认为自己是注重客观事实的吗?
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被蒙蔽的,谁都觉得自己独具一双慧眼,能把这世界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但是,大多数事情的真相都轮不到我们知道。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经人过滤和加工的,媒体报道的是真相吗?这取决于你本来站在哪一边。“基于带有偏见的认知,我们选择性地认知和诠释事件,并把这种诠释称为现实。”同时,我们的意识也只会接收那些对我们的观点有利的证据,从而更加巩固自己的观点。这种错误几乎人人都有,也很难克服,毕竟谁也不想质疑自己,那多不爽啊。但是,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常想想这一点,就或许还有救。
06 你有多了解概率?
概率就是概率,你在任何时候抛硬币,正和反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我们有时候会认为前天股票涨了,昨天张了,所以今天也是涨,这简直是神逻辑。或者认为前天股票跌了,昨天也跌了,所以今天会回一些的,这也是神逻辑。说到底,我们还是希望对我们有利的事情发生,乱找一些证据证明它一定会发生,而不是真正去搜集信息和数据,毕竟那太麻烦了,也太需要知识了。
07 选择题不会答就选C吗?
“最古老和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总是要抓住一些确定才能活得下去,恨不得有一个万能方案。罗宾斯博士也发现,当做决定时的情况与以前出现过的情况类似时,我们倾向于把之前做过的决定照搬过来。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极不谨慎的办法,因为时移世易,这一刻与那一刻已经非常不同了。你要保证每次选择都是基于当下,都慎重,都是逻辑完整的。
08 你有设定止损点吗?
这一点对恋爱关系有很大启示。我们在一起很久了,我付出了很多,我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下次他不会这样了。这绝对是脑子进水的表现,为了坚持而坚持,显示自己是一个情天大圣,更不承认自己眼瞎看错人。“以前的决定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只不过做出这一决定的先决条件已经发生变化。”
09 你会货比三家吗?
“货比三家”真是一种智慧,考虑到中国古人对“三”这个数字的乱用,我们可以将这个词理解为货比N多家。当我们逛商场的时候,寻找乙方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策略,无论如何都不要匆忙下决定,多看看除了费嘴费腿,真的好处多多。扩大你的选择范围,找到一个优秀方案的概率就越大。
10 你会说气话吗?
“分手!”好多人(可能女性更多)会一言不合就分手,然后冷战,然后等人低头,然后焦躁对方怎么还不联系自己,然后发现人家已经开了分手庆祝趴,然后自己悔不当初。理智和感性有时是敌对的,过多的情绪显然会破坏理性,罗宾斯博士也发现负面情绪会限制我们的注意力、加快决策进程并导致冲动行为。所以,在你要做决定的时候,收起情绪。
通读此书会发现,罗宾斯博士并没有帮我们做什么“好决定”,因为所有决定都取决于彼时彼刻的天地人,好与不好也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他告诉了我们如何避免坏决定,也让我们能够识别做坏决定时自己的思维状态。他讲的是建构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这书常读常新,随便翻开一页,都会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