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读完19世纪英国女作家Virginia Woolf的一本读书随笔后,这几天我又读了她一本读书笔记——《伍尔夫读书笔记》。客观地说,我读地很吃力。我硬着头皮往她的字里行间钻,她虽然没有板着脸孔,却显得有点高深,不可琢磨的样子。
这是我第一次读伍尔夫。因为第一本受了些感动和启发,就读了第二本。比起第一本的趣味和亲切,《伍尔夫读书笔记》似乎与我保持着一段无形的距离,使我感到别扭甚至痛苦。我之所以赶鸭子上架地去欣赏,全是因为她的文字有一种少见的真诚与神秘,同时具有真知灼见。不像有的作家摆着一副姿态,却说了一通莫名其妙的胡话。要说文字的高雅与神秘,这也有赖于译者的本事。
这本书给我的阻挠和感受让我想起一件事。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年轻的读者朋友发的一条评论,他说,路遥著作《平凡的世界》人物关系复杂,他不是很喜欢。暂且不去评论这位读者的鉴赏力如何,有一点我是理解他的——对于一切我们暂时难以征服的事(各种事情),若是逼迫自己努力而为,一定会让我们吃苦头的。我读伍尔夫这本读书笔记就有这样的感受。
在我敲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字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写一篇书评,或者说是读后感吧。即便要写,读过书后脑袋里也没留下什么东西,这让我很为难。不过有时遇到困难也不要立即放弃,因为这事引发了我对读书的思考。
脑袋里冒出两个问题:第一、读书有用吗?第二、如果读书有用,那我们读书时,到底在读什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必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而且准能说出原因来。首先,答案有两个:有用和没用。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段广播,主题是“‘读书无用论’是一剂毒药”其中讲到,借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契机,造就了一批没读过书的大老板。这批没读过书的大老板可分为五类:
1.城乡经商者
2.城乡办厂者
3.包工头
4.包租婆和拆二代
5.乡村混混
他们有的靠拳头吃饭,有的靠劳动发家致富,但很少有靠技术成功的。“读书无用论”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壮大的。现在这个社会,如果还幻想不依赖知识技能就能获得成功无异于痴人说梦。对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来说,却从来没见过他们有谁认为读书无用的,而且,他们争着抢着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好学校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即便是那些曾经靠历史机遇和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的没读过书的老板,大多也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或国内的优秀学校接受出色的教育。“读书无用论”大多存在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和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底层人民的观念中,若不及时根除,遗祸不浅。所以读书有用吗?有用。
第二个问题:“读书时,我们在读什么?”这个问题多少有些复杂,我不敢保证自己能言尽真理,但想以自己多年读书与生活的经历尝试言之。
首先,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兴趣做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也需要兴趣,当然,读书的兴趣可以培养。由于读书兴趣的不同,我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书籍去了解、学习。
其次,每个人读书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大学以前,我们读书的目的很明确——通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考上一所大学。念了大学,这种目的性就减弱了很多。直至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再去读书就产生了许多不同性质的目标,原因在于成年的社会人对读书的需求比学生时代要丰富许多。比如,有人读书是为缓解生活压力(曾经听说过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保持每天读6分钟的书,就可以消除60%的生活焦虑感);有人是为了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获得经验,例如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参加某些专业考试而读书;有人纯粹是为了沉浸在美丽的文字中,去感受书中现实与理想世界交汇所呈现的美好;也有一些人,为了某种形式与身份的需要,装出一副热爱读书的样子……
再次,即便有了兴趣和目标的基础,我们也不能保证读书时,就能维持一种和谐的读书氛围。就拿我读《伍尔夫读书笔记》来说,体验简直糟糕透了。尽管伍尔夫费尽唇舌,循循善诱地叙述她读书时的一些精妙体会和感悟,我也无动于衷。那么,读书时,我们究竟在读什么?这里去除读书不同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些必须考虑的元素。
拿我自己的体验来说,读书时,我们不单单为了获取知识,当然这也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不是为了能和作者成为精神上的挚友,当然有人情愿这么做,而且也能实现。除了这些,书籍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读者带来乐趣,至少不能让我们吃太多苦头。
我们读历史,也许为了了解一个民族历史兴衰的演变历程;我们读小说,也许只为了目睹一群人的悲欢离合,或者能从作者那里得到一点启示。书籍除了至少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乐趣外,若要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要以真诚的姿态和某些不固定的元素打动读者的心,暂且不谈读书给人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样也能做到使一个读者读过书后,若要忘记也是需要一些岁月去磨灭记忆的。另外,纵使一个读者读书不为求得人生启迪和智慧,但书籍若能为我们带来这些东西,那我们也一定是报以感激之情的。
简而言之,读书时,我们除了寻求知识、方法、经验、智慧、激情、安宁与慰藉外,还在追寻一些能融入生命,与生命共舞的东西,比如思想、乐趣、心灵跃动与情感共鸣等等。
说句丧气话,目前,我还不能完全消化《伍尔夫读书笔记》这本书,至少她写读书笔记的源头——那些她曾读过的书,一大部分我还没有读过。也许,几年后再来读这本书,我会豁然开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