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再瞥一眼封面上:“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闭上眼,仿佛和莉迪亚一起沉陷入湖水的深处,渐渐地,便没有了痛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将自己设想为一个家庭生活的记录者,躲在詹姆斯一家人目光所不能及处,而我却能一眼扫尽他们各自的所作所为甚至所想。我看到父亲詹姆斯翻阅报纸时的悠闲,我看到母亲玛丽琳看到女儿迪莉娅成绩单时的眉头紧蹙,我看到儿子内斯听着妹妹倾诉时的习以为常,我看到汉娜在母亲的目光略过她之后落在姐姐身上的淡淡失落,我看到莉迪亚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包袱一步步走向黑暗与绝望。
玛丽琳是一个美国白人,然而她却爱上了具有东方血统的詹姆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温柔儒雅。她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遇上詹姆斯之后,她甚至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与詹姆斯结了婚并且从此搁置了自己的梦想。可是在两个孩子出生后,玛丽琳对日复一日机械的生活厌倦了,她不甘就这么一直平静地生活下去,她决定离开爱人和孩子,无声地,突然地。这让詹姆斯不知所措,也让两个孩子不知所措。不久后,追梦路上的玛丽琳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所以,她当医生的梦想就此被存封。母亲回家后,莉迪亚生怕母亲再次抛下她离开,所以她表现地非常乖巧,母亲的所有要求她一律答应。渐渐地,母亲将成为医生的愿望转移到了莉迪亚身上。从此,莉迪亚的成长似乎被安排地清清楚楚,像被绳子拴住的小鸟,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方向。相比哥哥和妹妹,莉迪亚得到的父母的爱比他们多,所承受的也比他们多,对于这一切,幼小沉默的汉娜和后来考上哈佛的内斯都早已习惯了。
莉迪亚被要求学习很多她根本不感兴趣的学科,可当母亲提出这些要求时,她竟只会说“好的好的”。甚至母亲每年送给她的礼物只会是书,那些枯燥乏味,毫无趣味的科学书。同时,莉迪亚还要为考的不理想的成绩担心受怕,因为她的母亲真的很在乎她的学习、她的前途,因为母亲要她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理想。更糟糕的是,莉迪亚在学校根本没有知心朋友,因为她是学校唯一不是白人的女孩,而父母都以为她很快乐,其实她的孤单失落只有哥哥内斯知道以及后来的朋友杰克知道,可是不久哥哥也将离她而去到哈佛读书,这令她很无助。莉迪亚的成长像一条迷失方向的航船,离自己的生命轨道愈来愈远。生活的重负与疲惫压得她摇摇欲坠,终于,在一个黑夜里,莉迪亚无声地离开,无声地向这个世界告白,无声地去往了没有痛苦的地方。。。。。。
其实,在莉迪亚选择极端方式之前她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让所有人了解真正的自己,也许心扉就能敞开,压抑就能排除,也不至于走到自尽的地步。然而她连向世界宣泄的力气都没有了,直接无声地离开,可见莉迪亚所背负的负担该有多沉重。这是书中莉迪亚带给我的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个体,不受束缚与期待,我们不为别人而活,只为自己而生。威廉·埃内斯说过: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而莉迪亚恰恰成为了他人梦想的承受者。
杰克一直被莉迪亚的哥哥内斯当做妹妹死亡的凶手,原因是莉迪亚死前一段时间和他靠得很近,所以内斯对杰克十分厌恶。可是从头到尾杰克对内斯一直是胆怯与退缩,然而藏在杰克心底的真实情感竟是对内斯的爱慕,所以他小心谨慎地关注着杰克,也许这种不可说的同性恋的爱慕只有永远不说才最为安全吧,无疑,杰克对内斯的情感可以说是一场无声地告白。
我最钦佩书中汉娜的角色,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没有得到最多的宠爱,庆幸也没有背负父母最大的期望。然而看似年幼无知的汉娜,却能用那双慧眼洞察别人所看不到东西,简直是小神童一般的存在。我是从她的眼中才了解到杰克对内斯的特殊情感。汉娜也似乎以无声的方式,向读者解读着最深层的告白。
《无声告白》中涉及了爱情、亲情、性别、种族、个人道路的问题,多多少少会让我联想到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处理以及对自己梦想的看法。作者伍绮诗围绕一个妙龄少女的死亡从而展开一系列情节,最终真相大白。我不能去批判母亲玛丽琳的强势霸道,我不好去指责父亲詹姆斯出轨的行为,我更不应该去评论莉迪亚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有多愚蠢,因为一切的发生总有它的道理和原因,至于最终让人无法接受的结果,只不过是主人公做出的选择与你想象的不同罢了。正如那句,没有经历过别人走过的路就没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所以我尝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我会怎样?假如我是莉迪亚,那个夜晚我也许和她一样,绝望地离开这个世界吧。。。。。。
我的思绪仿佛还在驻留在那一潭沉寂的湖水中,聆听来自莉迪亚和杰克的无声告白,令人心碎,不能忘却。
是的,我们都要活成我们自己,别把自己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