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苹果手表出了点状况,不能正常提醒,导致早上起床的时间会有上下的波动,生物钟因为调了一次时差,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不过之前的基础打的比较扎实,不至于又回去。
有的时候我们持续了很久的一个习惯,碰到一些外部的干扰,中断了,再想要恢复过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早起来说,要改变做出真选择是不容易的,真正的选择是睡懒觉和早起之间做选择。而不少人的选择是在床上睡懒觉、沙发上睡懒觉,还是椅子上睡懒觉,这些选择实际上是伪选择。
我们常常在一些伪选择之间纠结,用伪选择代替真选择。底层的原因其实是内心有一个动机:想要避免痛感,在选择早起和睡懒觉之间的一种痛感。
之前看到一个女生减肥的故事,她前前后后经历了六七次减肥,中间的故事非常曲折,但是结果始终没有变化——仍然是原来的体型。她的减肥经历基本就是这样:是这种减肥方法好呢还是那种减肥方法好,是这种代餐食品有效呢还是那种更快,她并没有真正的去做出选择。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她觉得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她坚定的认为如果不在三个月内减肥成功,她就会与他擦肩而过,可能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她有自己明确的时间点:三个月。这个时间内必然是有很多痛感,因为她做出了真正的选择,所有关键结果都是以真正痛感为前提。
很多朋友学英语也是一样,选择各种方法,各种工具,其实也是伪选择,如果真的被扔到了这样的环境,无可选择的时候才是真的选择。这个跟李笑来老师说的刚需这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找到自己的刚需,练习的再多也是隔靴挠痒,很难真正实现升级。
【下一步行动】
“有练习,无刻意”,这是常常在舒适区徘徊,回避痛感的一种状态。做出真正的选择,必然是要面对痛感,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是常在做一些伪选择,让自己无可选择去做真选择,才是往前一步的真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