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品出自16级汉本1班 薛圆萍 1601143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悄悄的,“我”做了一个梦…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
闺楼中的”我”在明月之夜,
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你。
你还记得当初分别时,一步三回头的情景吗?
还记得分别时鬼哭狼嚎的那匹马吗
多么戏精的马啊,为咱们营造了如此凄惨的分离之景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那匹马一如既往地鬼叫着
马已疯,人将疯!你肿么还不回来?
不是说好打完小怪兽就回来找我的吗??
身在远方的你,是华丽还是平庸?肿么还不回来看看我~
(“我”:再不回来老娘就把你的马炖了熬汤喝!
马: ???我做错了什么??
“我”: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罗帐上绣有金色的翡翠鸟,
它们成双成对,无情的嘲讽着“我”
注意!!前方高能!!
单手狗???
孤家老人???!!!
我们不一样???!!
独自在等待着你的“我”,竟无力反驳这群shi鸟的嘲笑
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就如同“我”的心在默默流泪
等泪流尽了,“我”的心也就冷了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
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虽然很生气,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这是温庭筠组词《菩萨蛮》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楼明月长相忆",即将全词笼罩在一片离情别绪的氛围之中。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三四句进一步叙述当日送行场面,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是声色的结合,加重了离别的氛围。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过片写眼前事,从室外移至室内,写玉楼中的长夜思念: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这是一个环境幽美.陈设富丽的地方,可"泪"字却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个"销"字尤见漫漫长夜思妇难眠之孤寂。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最后一句转写梦,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许在空楼相忆时的词中人本已入梦,并梦见了当时送别的情景,这样更能体现相忆之久。以景铺叙,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此句以"花落子规啼"的凄迷景色,映衬人在梦中的痛苦情怀。
全词描绘了远离人的悠悠行远,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无论是"玉楼明月"的幽寂,"柳丝袅娜"的清柔,"画罗金翡翠"的凄迷,还是"花落子规啼"的哀艳,皆是闲闲流转,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读来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温词绮靡浓艳,词藻华丽,含情深隐。
《花间集》中,收温庭筠词最多,且放卷首,所以有"花间鼻祖"之称。
花间词
花间词乃是供"绣幌佳人"在酒筵舞席上遣兴娱宾之用的,因此它上承南朝梁代侧艳诗体之传统,下扬晚唐五代歌妓演唱之风习,内容偏重闺情(这样才能切合歌妓身份口气),情调绮靡柔媚(这样才能有助歌妓娇娆之态),词藻锦绣华丽(这样才能"拟化工而迥巧","夺春艳以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