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的范畴,告诉我么“做什么”以及“为何做”。
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
意愿:促使“想要做”。
所以要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技巧和意愿三者缺一不可,习惯的培养需要这三方面的努力。习惯的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使改变。但这而有时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目标和规划。从这个角度讲,幸福就是我们经过一翻努力与牺牲得到的果实。
史蒂芬·柯维提出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他们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个人交际效能的渐进、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由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互赖期,不断进步,史蒂芬·柯维把这三个阶段称为是人类成长“成熟模式图”的三个阶段: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入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史蒂芬·柯维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任何一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为什么?因为他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而且这些习惯是基于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史蒂芬·柯维把这个自然法则成为“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的原则,并引用伊索寓言里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告诉我们维持“产出/产能平衡”的重要性。真正的效能应该是包含两部分: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即生产的资产或能力,也就是下金蛋的鹅。
生活当中,重鹅轻蛋的人,最终会连这只产金蛋的鹅都保不住,当然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别说鹅了。所以,关注效能,要关注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关于产出与产能平衡的重要性,史蒂芬·柯维还举了个亲子比喻:你想保持房间整洁,既产出——金蛋,又想让女儿整理房间,即产能,女儿就是那只能产出金蛋的鹅资产。
在产出与产能平衡的情况下,女儿会心甘情愿整理房间,不需要旁人督促。她是一项可贵的资产,一直会生金蛋的鹅,但是如果只关注金蛋,也就是房间的整洁这个产出,总是用唠叨、威胁、吼叫等方法来得到金蛋,那就等于牺牲了鹅的健康和幸福。
看到这儿,让我想起大道至简,遵循平衡会让关系更持久,反之,牺牲平衡能带来短期利益,并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实现金蛋和鹅的健康和幸福之间的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产出和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皆准,如论我们是否遵循,它都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也是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七个习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