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学习成长蔚然成风。不管是在家的、在校的、上班的,都在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周围兴起了一股打卡风:早起打卡、健身打卡、跑步打卡、阅读打卡、外语打卡……只要是想得到的领域,都能找到打卡阵营。
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每天攻克一点,既能看到努力的轨迹,又能增强行动的信心,而且把大目标平摊为每天的小任务,看上去既轻松又无痛苦,成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作家周岭有一个名叫“阿健”的读者就有这样的困惑,他在咨询作者时表示:“我为了学习,建立了5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是,如果某个打卡计划一旦中断,我就想把它扔到一边,不愿再继续了。”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也许《认知觉醒》这本书能够给你答案。
1.打卡使动机转移
“微信运动”大家都知道,这个功能可以让自己每天的行走步数显示在排行榜上。刚开始很多人不管之前爱不爱运动,都开始动了起来。这虽然看起来是好事,每天的排名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但同时问人们的锻炼动机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移:原先纯粹是为了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现在却是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成绩在排行榜上更好看,甚至有人还专门为此去买设备或用软件“刷”步数。
打卡活动也是如此。一开始,人们的行动动机全都出于学习成长本身,一想到自己今后能够轻松早起,享受美好时光,就顿时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出于这种目的,打卡更像是锦上添花,即使不用任何意志力支撑,人们也能持续行动。但一开始打卡,任务的心态就出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慢慢消退、动机渐渐减弱,学习成长的难度逐渐增大,人们不得不依靠意志力坚持,等到坚持不了的时候又不想因此丢面子。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会主动调整认知,给自己找借口:只要完成打卡,也就等于完成了任务。
于是有人早上5点闹钟一响就在早起群里打个卡,然后倒头继续睡;有人翻开书,拍张照,然后将照片发到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读过书了……
这些做法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大多数人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降低标准。这个时候做得怎么样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人们坚持的动机,就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阿健同学正是因为学习动机已经转移,所以一旦打卡中断就不愿继续行动,因为他关心的是让打卡纪录保持完整,而不是让学习过程保持完整,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
2.打卡会降低行动的效能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我们行动的效能。这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所谓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比如老板交代你做一件事,在完成之前,你脑子里都是关于这件事的各种细节,但只有老板说OK了,这件事也就结束了。任务一旦闭合,大脑就会清理记忆空间,那件事很快就会退出脑海,行动的动机也就消失了。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而打卡活动一旦参与就有一种任务心态,每打一次卡,都要面临一次任务闭合需求,刚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影响,但如果转移了动机,我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每天要打卡记20个单词,如果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为了完成打卡,你就可能会随便浏览一下,告诉自己学过了,先让任务闭合再说,不然总惦记着,心里不舒服。反过来,如果今天时间非常充裕,你一早就完成了记20个单词的任务,打卡一结束,任务就闭合了,然后你的学习动机变为零,你也不会想着再多做些努力。
这就是打卡的心态:如果学不到,就假装一下;如果学到了,就马上停下。因为在任务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关注的是完成情况,对任务本身没有更大的热情。所以单纯抱着打卡这一任务心态去学习,很少会有强烈的主动性。
3.两个策略,轻松转变败局
当然,也有一些人能做到学习和打卡相结合,究其原因,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过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没有改变——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
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后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也便于每周复盘。
虽然看上去和打卡是一样的,但这样做没有打卡的任务压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
当然,也不用担心缺少打卡的限制会使自己懈怠,毕竟谁都有向好之心,谁不愿意自己每次都比上次做得更好呢?只要专注于学习成长活动本身,体会其中的乐趣,就能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我们在任务设置时要使用新策略:设下限,不设上限。
比如原先打卡每天要背20个单词,这是任务的上限,假设做到这一条并不容易,所以任务一完成你就会松一口气,心想:终于完事了。现在把任务调整为背5个单词——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下限,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此时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顺着惯性继续学下去,毕竟此后多学一个单词都是额外的收获,心态完全不同,身心容易沉浸,不会顾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避开了任务闭合的需求,只要想学,你就可以一直学,直到自己觉得吃力了。
对于学习,保持内在的动机最重要,只要有动机就能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