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这东西,太难琢磨了。
可人活于世,不能兑现承诺,那这人到底有问题没有呢?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
如天底下的人都能按这规则行动,我想这社会会很安定祥和。可我敢打包票,能按这行动的,估计屈指可数,寥若星辰。可悲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下结论。我只是作为一个受害者在控诉。可我真的是在控诉么?控诉有效么?
这话得说回到一年前,突然接到一个大学同学电话,听着奇奇怪怪的,我当时孩子还小,天天围着孩子转,也没多想。只是好奇问了句“怎么有空找我呢”?人家也不拖泥带水,直接说他要买房,缺钱。人家丈母娘就要求他有个房子,其他礼金啥的都一概皆免,他也认为人家这要求不算过,再者,他都34-35岁了,跟人家闺女也谈了几年恋爱了,也该给个婚姻了。本来他的首付是够的,可是后来不知咋的,就突然要多出几万来,他刚创业不久,又被客户欠着十几二十万,现在确实拿不出钱来。问我能不能借个五万,等下个月就还。
问题就在于我没多想,觉得他应该没那么耍赖皮,毕竟曾是同学,关系还不错,同学这一层关系,让我的戒备降低了不少,或者说几乎为零。
也许我是以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想别人,是不是太天真了。别说人借给我钱了,连我第一个客户,至今都让我感激三分。要没那客户,我估计我撑不到现在。后来也当然还有客户,或者说更大的客户,可那一位客户,是在我最难的时候,也是我压上所有资金做的一笔生意。我能不感激那客户么?你们不是当事人,你们体会不来那种不死不活的生意,而此时有个客户让你扭转了局面还让你找到新的出路。那种欣喜是无法言说的,那种久压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一点点了。
可这借钱不还,或者说借了钱后,就跟失踪一样,或者说玩失踪,那我只能说这人根本不配这一撇一捺。
借钱本身没对错,但人品却得以大曝光。像我这种,不管是借啥东西,我心里就只想还,拼了命了,我也得还。说好啥时还,就只能提前不能推后。就更甭提钱了,那样让我更背了个大包袱,我只想尽早除去这包袱,不管三七二十一,那钱不是我的,我只是借了下支配权,短暂的支配权。
可有人可不是这样,借前装得多可怜,借后就百般耍赖,拼命推脱,使出浑身解数。这让那债权人多无奈呢?!面对这样的情景,哪怕经历过一次,下次谁还会,谁还敢再借钱出去?不管给谁,是不是呢?
信任危机就是这么一点点的迸发的,让社会多了怀疑,不信任,少了温情,人情,有的只是那陌生而冷淡的表情和面孔。走个路怕摔着,更怕遇见熟人,最怕的就是熟人借钱。吃吃喝喝,怎么玩耍都行,就是不能提钱,钱让人和人的距离无端中陌生起来,拉开彼此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