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写教学日记,每天都是忙碌不堪,今天尤甚。但是,随着这个事情的进行,工作开始变得井井有条,上学期那种急而不乱的情形再次出现。今天发现,孩子们也是充实无比,也许令人焦虑的并不是事情的多少,而是重复的无意义和目标的茫然吧。
早上按调早的闹钟起床,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油然而生。来到教室,孩子们来的更早,徐玉婷和几个积极的孩子书写板书已经接近尾声。教室里还是有点乱,孩子们都兴趣极大,是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遵守规则的习惯,秉承老师不说我即意识不到的传统(原谅我,传统这个词就是这么被用坏的)。马上对孩子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们立刻积极响应。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习惯养成之前,我还是应该跟紧一点为好,要不然,他们会空“有余力”而不知“以学文”。这个情况在下午的自习时间表现尤其明显。
从我进入教室到孩子们将准备做好,所用时间极短。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热情,犹如河滩边的小草,任其自由成长,不消多长时间,便会呈给你一片郁郁葱葱。老师所能做和应该做的,仅只提供正确的养分,画一个大饼对学生指手画脚,你就问问这种俯视者的教导,有没有让你自己登临一个说服自己的高峰。
复习了一下上节晨读的诗,当时很热闹,但是隔了一天的今天,却淡然忘却。这个应该是我的引导有问题,当时提出了三个要求,学生也很配合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就是不伦不类,三个要求一个也没达到。不过不要紧,学习的生涯,就是自省、补漏,然后进步,再自省,这样周而复始。形式在重复,个人的修养境界却在重复之中徐徐提升。因此,这节课明确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我们有三个目标:朗读、背诵和诗配画。你可以任意选一个目标,要么象表演一样的夸张的朗诵;要么赶下课把诗背下来;要么写出你改编的诗,进行配画。并结合孩子们的情况,进行细致要求。我说:比如徐玉婷同学,你的特长应该是朗诵,你就整节课结合远方老师的讲解,揣摩怎么朗诵的感染人;而小诗人池浩,你则思考怎么去把新学的诗改写成你自己的诗;如果有谁觉得自己记忆力不错,那么你就尝试赶下课把诗背下来!经过我的详细解读要求,学生一下子变了,细细体会,学生那种变化的感觉很玄妙,但却真实存在,就如摄像头聚集清楚一样。其实与上节课只是差在以学生个体举例说明,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才更有代入感,才能更明确的懂得老师的意图。
今天的抢麦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当我意识到的时候看到我们的头像早已闪烁在前排。组织孩子们听取远程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表现不似以前那样散乱无神,不似以前那样只是感性的兴趣,忽然有一种理性的升华的感觉。也许就是课前明确的目标所带来的吧!开始读的环节,我让他们自己读读,按照前几节课的尝试,以小组来摄像头前排麦一样的读。一遍下来,学生们读的中规中距,便又饱含激情的给他们示范一遍,强调一下突出重点词表现感情的读法。然后正要再试一次的时候,远程发出了上麦的请求。我们班是读第二小节,而孩子们正在小组跑到摄像头前排麦呢,也许远程冉老师也看到这个乱象,才安排读第二小节吧,赶快让孩子们坐好,准备好全班朗读。结果,这个需要激情的第二小节,正被激情中的孩子们迎合,读得非常有气势,被冉老师夸了一句,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那是方向被肯定而受到的鼓励!读完之后,孩子们没有如往常将注意力转向再排麦,而是沉浸到自己的目标之中,有的捂住自己的耳朵开始背诵,有的满脸深情的朗诵,而有的人则早急不可奈的写起了自己的诗行……时间很短,转眼就听到下课铃声响起。然后立刻身边围满了孩子,有要求背诵的,有要求朗读的,有拿着改写的诗行让我看的。一样暂短的时间,却呈现了不一样的收获。
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将自己改写的诗配上了画拿来,其中牛彦霖和韩立国的改编让人眼前一亮,非常符合逻辑也非常具有诗意。这个世界真是奇妙,你给予了孩子自由成长的土壤,孩子的美丽也将点缀你的生活!韩立国还生怕我看不明白他的画的用意,特意抢到我面前指着他的画给我讲解。他一引领,其他学生也纷纷给我讲起自己的设计意图。一幅幅看下去,每一幅都渗透着孩子自己的思考,不再是过去那样诗、画分离,已经初步在融为一体,开始使诗配画活起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整天,学生们都处在这个晨读带来的亢奋之中。是啊,生活多么的需要诗歌,尤其这个枯燥的冬季,这样干寒的村寨。一下课,就有孩子来继续未完成的“事业”:背诵、朗读或者诗配画。诗歌点燃的不光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还有我善待孩子们的修养。忙于一个紧急而额外的公务的我,没有如往常那样将这份恶寒波及孩子,每次下课,都放下手边的事,放下心头的烦,笑脸呈给孩子们,同时也收下那一个个晶莹如雪的童真。及至结束今日的学习,孩子们交上来的诗配画远远多于往日;来录朗读视频的孩子,更是一波又一波。
下午有一节数学好玩,数学老师出差了,让我代一节课。在上课前,负责的池浩小同学就来办公室取甜甜圈。在课堂上的时候,组织一下教学之后,看到孩子们热情举手回答问题的表现,觉得孩子们听课是认真的。但是举手的孩子太多,所以采用前几节课堂的经验,让他们排麦、候麦。一开始,孩子们还是争抢、拥挤,当我瞥了一眼那个正在往队中挤插的孩子,说了句“也不知道谦让”之后,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有序的排队了。遵守规则,就是这样一次次细微中培养的啊,其实孩子们是可以培养的!徐玉婷抢到一次麦,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卡壳了。也许是紧张或者怎样,本来她的数学学的就不是太好,她只是太爱引起别人的重视,太爱表现!我也改变了往常的表现,我本来是不喜欢在上麦的时候显露自己的,我给她一个加油的眼神,对她说:不要着急,想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再来说!她也镇静下来了,眼珠转了几下,开始有条不紊的回答。也许,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鼓励。孩子们抢了好几次麦,积极的表现代表他们在认真的听课并且听进了心里;他们能够谦让有序的排麦,表明他们已经在遵守规则!一节课下来,令我感慨不已。老师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冰冷僵硬的知识,还在领着孩子们实践着人生!
下午的自习时间,孩子们一个又一个跑来背诵课文或者展示自己达成的目标来给我,不一会儿就在我的面前排成了长长的贪吃蛇。他们拿着积分卡,按照积分卡上定出的目标,一次又一次的来展示,匆忙而快乐。反省一天,今天的忙碌是真的忙碌,而今天的充实也是真的充实——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我,而且我们都品尝到了一种叫作“用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