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比起努力你更需要专业》虽然自己写的太垃圾但感觉也是对自己多年做技术工作的一个总结,的确,如果你是做实际工作的,专业性往往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工作根本就不是“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这个社会人们经常爱使用“努力”来诠释他遇到的问题,比如:我要努力赚钱养活全家;我要努力工作,多表现自己,年底好加薪;我要努力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等等。诚然,大多人的工作是努力,工作是敬业的,可仍然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
每天在匆忙慌乱中心里焦悴,一点鸡毛蒜皮便足以成为抓狂生气的导火索,为了求人而四处低头鞠躬......在辛苦奔波中,苍白了脸色,平添了皱纹,憔悴了内心。在无休止的重复工作中,每个人成为这个系统链中精确固定的一环,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深度思考的时间,当然你更没有在夜深人静时半夜的哭泣声。然而更可怕的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职业或者岗位会不会消失?因为从现实层面上讲,在任何一个时代,因为你没有掌握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你没有能力创新,所以你自己掌握的工作技能总是被复制,甚至被代替。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病了,你的老板会马上找人来做你手上的工作;如果你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会在三天内找到代替你的人。你能做的工作别人也能做,或许比你做的还好,你的离开不会动摇你公司的任何筋骨,甚至你要离开老板心里还暗自高兴希望你早些离开。
忍不住怀疑,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人生?难道我们真的在职业消失或者岗位更迭时才发出惊呼“——奋斗多年,居然一无所有。”
相比努力更需要的是无可代替。
你就得学会一些“能够让你增值”的能力
也就是说,你得成为公司里那个别人无可替代的人
那你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公司无可替代的人呢?
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
那你就是你公司的稀缺资源,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一、今天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明天你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生活其实就是一种被折磨和自我解脱。我们得接受很多内心无法接受的东西,目的无非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一本讲述日本小微企业的生存之道的书——《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书中讲述的是冈野雅行作为日本一等一甚至世界一等一的“黑手师傅”,用自己多年经营自家6人小型工厂,却年产值超6亿日元的惊人事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从他们模具工厂的高难度精品——“无痛针”入手,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主动请求父亲接管工厂、在泡沫经济的热潮中能够坚守自己的本业,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接受不可能的挑战,并完成工作、不吝啬在产品制作上的投入,也绝不自降身价通过降低报价来抑制对手……作者的言语并不华丽,也不会像许多商界精英一样用什么名言去例证自己的方法。踏实、专注、执着,面对自己模具及制造的行业,他始终以技师严格的自我要求去做自己的职业,他明白自己事业的一切,并且热爱它。而在行业的视角,他一直用超前的思考观去追求更加精湛的技术,也将之作为自己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正是因为他的企业能够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不能做的事,因而,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生机,也能够获得更大的企业的尊重。
回到我们如今的生活中,作为一个员工,当应聘职位的时候,如果选择通过更加低廉的薪水让老板选择雇佣你,那么一定有这样一天,你会因为无法保证生存的工钱而辞职,或者被要求更加少的竞争者代替;若你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即使要更多的薪金,相信也会有属于你的位置。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新人来说,这不正是最好的教益么?
接受今天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明天你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二、达到卓越,你就是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正确的“完成”不只是“做完”,还要“做对”、“做好”、“做到最棒”。所以我们说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卓越!
卓越的人不会仅仅满足于把事情做完,也决不会对自己的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他们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它,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它。企业中不需要只把事情做完的人,他们需要的人才是能够把事情做棒,这就需要你怀着敬业的精神对待工作,同时要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增加“多一分”的智慧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