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专文提到贾母并非高鹗续书中“弃黛择钗”的封建家长,而是其婚姻的保驾护航者。而对“调包计”中另一位被冤枉的女主角王熙凤,这里也有必要为其洗脱罪名。
提及凤姐,人们通常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为“裙钗一二可齐家”的脂粉英雄,有人认为她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凤辣子,有人觉得她心狠手辣,“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是贾瑞,尤二姐之死的间接杀手。
高鹗续书中,凤姐与贾母等人一道,上演“调包计”,酿成了“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的悲剧。高鹗在有一个问题上还是没有搞错的,那就是凤姐是绝对按照贾母的意思办事,这是她深得贾母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除却贾母鼎力支持二玉外,下面也有几个重要原因证明凤姐是不会拆散二玉的,相反,她是竭力赞成宝玉娶黛玉的。
(一)从自身利益出发
凤姐是极爱钱权,好大喜功的一个人,身为荣国府管家呼风唤雨。但正如平儿所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心,终久是回那边屋里去的”,“那边屋”即是贾赦邢夫人处。凤姐作为贾琏的夫人,贾赦邢夫人的儿媳妇,只是王夫人暂时安排来协理荣国府事务的人(介于王夫人年事已高,“三灾五病”;王夫人的大儿子贾珠已逝,李纨作为寡妇,其身份性格不便于抛头露面),等到宝玉成亲后,管家的大权自然落到宝玉的夫人身上,这也是王熙凤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不难发现,凤姐是个拼命敛财的人,如弄权铁槛寺,如托旺儿放高利贷。这也是凤姐具有危机的一个体现,她深知自己权力是短暂的,因而在掌握大权之际,尽可能地谋取利益。
同时,邢夫人和熙凤的矛盾在“抄检大观园”一回中已彻底激化,熙凤自然不愿意回到“火坑”中。倘若黛玉成了宝玉夫人,其病西施一样“风一吹就倒”的身子,不务俗务的性格势必不能担任管家这一重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熙凤必定还能留在荣国府里协理家务。倘若宝钗成了宝玉夫人,那情况就不同了,论年轻论身体论精力,宝钗要远强于王熙凤。在熙凤生病期间,宝钗协理大观园为她赢得了喝彩和群众基础。同时王夫人安排宝钗管家,很明显是把宝钗看做未来理想的儿媳妇,有意安排她锻炼一下,不能不说让熙凤感到了日后“取而代之”的威胁。高鹗的续书中,熙凤“上赶子”一样地帮忙迎娶她的对手宝钗是为了啥,是想“早点卷铺盖走人”吗?
(二)从个人私交来说,熙凤更喜欢黛玉
如果有人问我《红楼梦》里最喜欢的女主角,我会不假思索地说:“黛玉和熙凤。”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两人完全属于性格的两极,一个弱柳扶风,一个风风火火,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性格差异,而这两个人性格的相似才是关键。
首先,这两个人都是能说会道,深得贾母宠爱。书中借宝玉之口说出:“倘若老太太只喜欢会说话的人,恐怕我们这里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吧!”
其次两人都是口直心快,伶牙俐齿。凤姐的伶牙俐齿无须例证,似乎她每次张嘴,我们便能感觉到。黛玉的一张嘴同样是不饶人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待李嬷嬷阻拦宝玉喝酒时,林黛玉噼里啪啦一通话,只见“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脸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谈到凤姐与黛玉、宝钗的私交,凤姐显然与黛玉的关系更胜一筹。
(一)王熙凤与黛玉的关系。
(1)互开玩笑的闺蜜
我们常说凡是开的起玩笑的,必是关系很亲密的人。纵览全书,熙凤是唯一一个公然拿着宝玉、黛玉的事情开玩笑的。最著名的一段便是第二十五回,凤姐、宝玉遭马道婆魔魇前,几个人在怡红院内说笑。黛玉和凤姐两个人常常打趣斗嘴。
黛玉听道,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我来了。”
凤姐笑道:“到求你,你到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活生生两个好姐妹斗嘴打趣的图,并且凤姐堂儿皇之地开着宝黛的玩笑,甚至下面直指宝玉道:“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玷辱了谁呢?”这无异于将二玉的恋情公之于众。那林黛玉生气了吗?表面上,林黛玉起身要走,似乎是惹怒了她。但紧接着赵姨娘和周姨娘来瞧宝玉,李纨、宝钗、宝玉让座时,“独凤姐只和黛玉说笑”,两个人依然高高兴兴地玩闹着。黛玉表面上的生气仅仅是大家闺秀的害羞和矜持,毕竟在公共场合被别人说出来无论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件令女孩子们害羞的事。后文宝玉叫道林黛玉说话,“凤姐听了,回头向林黛玉笑道:“有人叫你说话呢。”说着,便把林黛玉往里一推”像极了两闺蜜走在一起,其中一个闺蜜的男朋友来了,另一个那种“不怀好意”的起哄。
(2)凤姐找黛玉帮忙
第二十五回里,直引起黛、熙斗嘴的源自凤姐“我明日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黛玉并没有问道:“是什么忙?”可见她并不止一次地帮凤姐,而且这个忙他们彼此心照不宣但又同时不便于在公众场合点出来。
我常想凤姐这个呼风唤雨的当家少奶奶会求黛玉一个身体虚弱的姑娘什么事?西岭雪认为:林黛玉出身姑苏,以刺绣闻名。黛玉肯定是帮凤姐弄一些针线刺绣之类的事。而我则认为不妥。
首先,林黛玉五六岁便离开家来到贾府,除了其父去世回去奔丧外,再没有回去过。姑苏以刺绣闻名,也不代表姑苏每个人生来就带有这项绝技手艺。黛玉自出生后身体便不好,书中提及其在家,只提到后来贾雨村教其读书作文。林黛玉再聪慧也不见得五六岁就掌握了这项绝艺。
其次,借湘云、袭人之口,林黛玉在贾家唯一的刺绣工程不过是给宝玉做了个香囊。即便这样,贾母还怕她劳神。哪怕林黛玉是织女转世,王熙凤这个贾母肚里的蛔虫又岂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劳驾贾母的宝贝外甥女为自己劳神伤身呢?
最后,贾府里最不缺的便是会针线的小姐、丫头,如宝玉屋里的晴雯,宝钗那个“巧结梅花络”的莺儿。况且凤姐又不是宝玉,非得穿身边人做的贴身衣物挂饰,凤姐的衣服多半是官制的,只要华贵艳丽就行。
那凤姐到底找黛玉帮什么忙?我认为应该是文字类的。我们“脂粉队里的英雄”凤姐唯一的瑕疵就是不识字,第二十八回里,她也让宝玉帮忙写过帐目。第六十二回,我们一向不务俗务的黛玉向宝玉说了一番话:“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黛玉对贾府的财务状况一清二楚。贾府的财务状况是家族里比较私密的事,除非授权,他人不得轻易沾手。黛玉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肯定是在帮荣国府当家人凤姐协理财务时了解到的。凤姐并不是随便找个识字的人帮忙就行的,而肯定是找一个和自己关系过硬,值得信赖的人。她没有去找宝钗,探春亦或李纨(这三个人后来协理荣国府是王夫人任命的),可见与黛玉关系的不一般。另一方面,也是凤姐对黛玉的有意培养。因为满清习俗里,未出嫁的女孩子是应该学习管理家务的各项技能的,包括收支费用预算,账目清查。王熙凤有意培养黛玉这件事肯定不是个随随便便做主的小事,肯定也是得到了上级的旨意。王熙凤的上级是谁?贾母。王熙凤的一举一动是要按贾母的眼色行事。贾母安排凤姐提前培养黛玉管家的能力,也是为黛玉今后成为宝二奶奶做准备。以林黛玉的身体精力管不了所有的事,因而她需要凤姐的协助。有别人协助不代表你自己什么都不懂不管,因而贾母需要黛玉有这个素质和意识。
(3)林黛玉的经济实力
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病重时,凤姐的丈夫贾琏亲护送黛玉回南,并协理其葬礼和身后诸物。这里便牵扯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林黛玉的遗产问题。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 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如海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论门第官爵,林家远在贾家之上,况且黛玉之父又是通过科举再次飞黄腾达,远不似贾家贾赦贾政再至贾珍贾琏等,纯粹是在“吃老本”“败家”。这样一个家世留下的财产必然是极丰厚的,同时林黛玉之母贾敏又是贾家兴盛时嫁过去的小姐,带去的嫁妆亦是十分厚重。林黛玉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享有绝对的继承权。这笔钱跟随黛玉到了贾家,同时也不排除贾琏从中谋取了极大的利益。72回,贾琏和凤姐在面对贾家已“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时曾感慨道:“这会子再发个三二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三二万两银子哪里来的?贾琏从来是个只会花不会挣的废物,他唯一发的这笔钱便是从林黛玉家那里得来的。这三二万到底是明取的还是私吞的。黛玉作为未婚嫁的女性肯定不能在父亲遗产事务上抛头露面的,她的直接代理人应该就是贾琏。而且依黛玉的性格和处境,她肯定沉浸在丧父成孤的悲痛里,哪里会理会她父亲给她留了多少钱?因而贾琏可能趁机钻了空子,私吞了一笔。
但贾雨村护送黛玉第一次进京,林如海尚且筹画细致,对于自己死后的事务财物以及爱女的未来,他绝不会草草了事。林黛玉和贾琏回姑苏时,林如海只是病重,还没有死。他应该已经对林黛玉继承的财产做了细致分配,包括贾府对黛玉今后婚姻大事的安排。我认为这三二万两银子应该是林如海作为托孤的谢礼送给贾府的,恳请和感谢他们今后代为照顾爱女。贾琏再无耻,也不至于巧取豪夺孤女的遗产,何况黛玉还是他姑家表妹,他和黛玉的血缘关系跟宝玉和黛玉一样。黛玉再软弱,也不至于任人宰割。况且黛玉伶牙俐齿也绝非等闲之辈。
林如海留给黛玉的遗产到了贾家被暂时寄存起来,待出嫁时作为嫁妆带走。未出嫁的女儿平时享用的钱只是官中固定的月例银子。换句话说,那笔钱是林黛玉的,但她现在却不能用。黛玉的钱,凤姐夫妇最清楚。因为家中一切银子都是要经凤姐转手的。黛玉清高目下无尘,纵是性格所致,也是有经济实力摆在那里做底气。凤姐这样的喜鹊眼也绝会因这个对黛玉多看一眼,甚至会在经费不足时挪用黛玉的财产。
黛玉嫁给宝玉的话,黛玉的这笔钱就直接归属贾府了,可以接济贾府日益大的财政赤字。倘若黛玉聘娶别家,凤姐还需要多渠道地凑齐这笔钱。
(二)王熙凤与薛宝钗的关系。
王熙凤与薛宝钗的血缘关系远比与林黛玉近很多,王熙凤之父王子腾与薛宝钗之母薛姨妈是亲兄妹。但凤姐与宝钗这对姑舅表姐妹除了出现在同一个场合外,几乎没啥交集。凤姐经常与黛玉开玩笑,甚至为宝黛恋做了极大的舆论宣传,奠定了群众基础,让下至兴儿那样的小厮都坚信宝玉与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婚事是水到渠成的。
而对于“宝二奶奶争夺赛”另一个种子选手其姑家表妹宝钗,她却绝口不谈。她忽视着薛姨妈为首的“金玉良缘”舆论,让公众的支持率都稳定在“二玉”上。
凤姐和宝钗彼此评价都不高。例如,凤姐说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说凤姐:“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井取笑。”
这两种评价都过于片面。我们知道宝钗是个很有能力,眼观八方的人。而凤姐的话也常常是幽默里富有睿智,是一个大家族必不可少的救场人。片面的评价来自于彼此不够了解不够熟悉。
同时,如果凤姐的评价由于她平日百事诸忙,对宝钗不够了解的话。宝钗说凤姐的那番话也的确是过于狠了。
首先,“凤丫头”这个称呼是由于贾母宠爱凤姐而起的昵称,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论年龄,凤姐是宝钗的姐姐。像黛玉和宝玉,从来都是称呼凤姐为“凤姐姐”,而宝钗却不止一次地在私下称之为“凤丫头”,而且每每宝钗提及凤姐的语气里,每每不是一种尊重,倒像是长辈对晚辈的语气,是一种不屑。
其次,凤姐是个极要面子的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缺点被别人暴露在外面。不识字可能是凤姐最大的缺点了,却被宝钗堂而皇之地在众人面前说出来,无异于在背后揭人的短。
更过分的是,她说凤姐是“市井取笑”,这已是直接地在贬低凤姐了。贵族的夫人小姐都是极注重自己的形象。即便放在今天,如果我们说自己的表姐“粗俗”也是极其不礼貌的事,宝钗真的做得太过分了。尤可见凤姐在宝钗心里的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旦宝钗当家,凤姐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宝钗是绝不允许熙凤再在荣国府里的。
高鹗居然还写道王熙凤赶鸭子上架似地让宝钗嫁给宝玉,是想自己早点被扫地出门吗?宝玉最终娶了宝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待贾母去世,凤姐失势,黛玉也失去了她的保护伞。而在此之前,贾母凤姐是绝不会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的。化用红学作家苏芩的一句话,“续书中凤姐、贾母在宝玉配偶问题上的偷梁换柱调包计,实际上是完全没有依据的。”高鹗对贾母、凤姐的形象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读者并不值得信以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