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起是本能,那些成功的人都在早起
如果你需要说服自己,那么请把眼睛睁大一点,看远一点、看高一点,就会发现:
早起,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早起,并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01-01 早起是一种需要找回来的本能
早起是一种能力。我们觉得很难坚持的事情,其实并不难。但是“早起”不应该学习,也不应该教育,而是重新训练,重新找回自己原来拥有的本领。
我家老二,此时才七个月多 。但是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多就会醒过来。有些时候,我还没有醒过来,就听到他在他的小床上翻来翻去,碰得床上塑料盒子发出各种响声。
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饿的,但是他不哭不闹,也不吵吃的。看着他在晨光中向我微笑,我觉得这就是一天里最美的风景;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当然,他早睡——每天晚上八点多就开始入睡,折腾——半夜里会醒来,太太起来照顾他(谢谢太太,有喜欢的人可以稳步前往我每周一篇的新爸系列)。后来碰到余爸爸,说到他家的老二,也是天天五点多起来。此时大概三四个月。是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孩都会这样呢?
反观已经十岁的老大,放暑假的时候她每天都在十点左右才入睡,而每天早上在六点半左右被我叫醒。而且有极大的起床气。
我曾在想,如果老大也用老二一样的作息,那么她能不能早起。答案应该是,会。作息的形成来自于环境与个体的选择。老二还小,无忧无虑,就按着天性吃吃睡睡;但是随着个体的长大,天性被的后天的环境改变了,于是从五点多变成了六点多,再从六点多变成了七点多,晚起者越来越晚起。孩子是这样的,成年人呢?
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被各种教条及事件改造着。因为遇到了好酒的人,所以会经常买醉,所以睡不起来;因为感觉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要经常熬夜,所以睡不起来;因为要热闹的剧集,看片要看到东方既白,所以......太得早起来——根本没睡。成年人觉得“早起”很难,是因为为自己的行为附加了许多荆条——绑上身上,一动就痛,于是不想改变了。
01-02 已经有太多的人早起,并成功。
有太多的文章陈述了“因为早起而成功"的名人的故事; 之所以用名人做榜样,是因为名气逾大,读者的心理追随感越强。这些人也许因为拥有的多种成功特质而成功,但是却又有共同的特质:早起。
科比·布莱恩特,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 他与“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成为早起族的一个样板。童话大王郑渊洁,一个人撰写了一本杂志30年的作家; 也坚持了30年的“清晨4点半起床写作”。大富豪李嘉诚每天早上6点起床,锻炼一个半小时,包括打高尔夫球、游泳及跑步,且从不间断。“年轻人要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再说”的王健林曾被流出一个一天的时间安排表,表上赫然写着四点起床、锻炼一个小时,以及很多的事项安排。
当然,科比·布莱恩特每天持续不断的投篮练习,郑渊洁4点半到6点半的两个小时写作时间的坚持,是将工作与训练放入到了早起的习惯之中,更早要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我每天早晨6:00起床,在孩子们起床之前工作一会儿,孩子们起来之后,我陪他们一起吃早餐、做功课,然后再看着他们去上学,之后我也得动身去上班了,这样算来,我早上在家能工作大约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上一段话来自于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向库克讲述了1999年那段生活时所说的话,而他一直习惯于早起。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6:45起床,会连续阅读5份报纸,9:00前走进办公室。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每天早上3点45分起床,4点30就开始给员工发电子邮件,5点准时出现在健身房。
AOL 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每天通常在早上5点或5点一刻起床,大概会在7点左右完成邮件的发送。
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5点30便起床做有氧运动,期间还会读报纸,看CNBC。
迪士尼集团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Bob Iger),4点30起床,读报纸,看电视。
前百事可乐CEO 雷尼蒙德(Steve Reinemund),5点30起床,浏览纽约时报、华尔街时报、金融时报、达拉斯晨报。
01-03 需要一种仪式训练来遇见真我
无数闪耀的名字,都在早起;也在创造着无数的奇迹,不仅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还带动并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
成功是有条件的。也许早起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是早起应该是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成功的人绝不会是爱睡懒觉的人。
失败是有原因的。雄心万丈,躺在床上。有很多的理由让我们去早起,但是又有更多的理由把我们“摁”倒在床上。于是,很多年轻人宁可被扣工资,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床上继续再睡上5分钟; 于是,坚持两天,又赖床三天的“早起训练者”,也不在少数。
但是,真诚希望你不是那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无恒心者。(今天是#早救球#行动的第三天,你坚持了吗?)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吧。成年人之所以觉得早起是一个很难训练的本领,是因为被社会——还有过去的自己——改造得太多,所以也没有办法回到那个天性自然,自然早起来的原来的自己。
那么,如果我们去重新遇见原来的那个真的自己呢?至少在早上的时候做真我,应该就可以吧。那么“先起床”,还是“先做真我”,似乎又成为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问题。
很好解决的,用一种仪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02 回归天性遇见真我
既然想用一种仪式来重拾本能,再造习惯,回归天性,遇见真我。那么就要为这个仪式确立一个流程; 我引用了我喜欢的一款电子游戏(PC端、无联网、适合SAVE-LORD法通关)中的一个设置:起、承、转、合,来作为设定。——当然,“起承转合”在传统古籍中早已有之,我引《天之痕》无非是多一个读点——信息点——罢了。
02-01 起:唤醒自己
每个人起床的过程,都需要有一个环节,用来唤醒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我把它称为“起”。
细想一下,“起”应该从哪些细节开始呢?可能是你的身体接受到“起床信号”的时候,包括了耳边听到的音乐——可能来自于你的闹钟或者你的手机闹铃,包括了身体感受到阳光的变化——来自于窗外的阳光或者室内的灯光,也可能包括了楼下早餐店的豆浆香,也可能是因为梦突然结束,或者自己被吓醒。
细想一下,“起”就是接受信号,然后试着调动一些与“起床”相关的行为模式,比如说换个姿势,睁开眼睛或者进一步感受周围。我通常会侧躺——蜷曲——蜷卧——坐起——盘坐——深呼吸若干次。
所以在“起”这个阶段要为自己设定好自己喜欢的唤醒方式。比如闹钟的数量与音乐;还有自己身体从躺到立的过程。
02-02 承:展开身心
“承”是已经开始慢慢清醒的过程,可以用系列动作来使自己的身心全部舒展。我通常是会把洗脸刷牙、身体唤醒、小运动等等活动放在这个环节。
因为一系列的动作每天都可以做一遍,甚至有些动作做两遍、三遍——比如刷牙; 所以可以把这些动作拆解成一些更细的流程进行明确,然后按着流程认真的去做。为了说明,我梳理了一下我在“承”这个环节中所做的事
在某个群里早起打卡
洗脸、刷牙等卫生工作
空腹喝一杯阴阳水
肢体运动若干
跑去看一下已经起床的小儿子和还在睡觉的大小情人
脑袋里过一下接下来一个番茄准备做的事情
这里需要说明的有两个内容:一是为什么要分解到这么细,有必要吗?二是“阴阳水”。
是的,你会觉得这三五分钟的事情也要如此认真的对待吗?
当然有必要。
认真的分析一遍,仔细的推敲好,准确的执行,可以让一辈子在这个环节上受益:身体的受益、时间的受益。
想想,就很激动 。
甚至还可以更细一些,比如对“刷牙”这个动作进行细分,掌握正确的刷牙流程与方法。
在洗脸刷牙之前,我会先准备先烧水; 洗脸刷牙后,我会倒半杯烧开的水,再加上昨天的半杯凉白开,混在一起然后“一口闷下去”,有润肠的作用。这就是阴阳水。大概在你写完晨间日记(25-30分钟),之后你就应该去某个地方清理一下。
02-03 转:日记达成
早起的仪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手写晨间日记。
转,就是写好晨间日记的过程。我们这三十讲都是会谈到日记的写作以及完成,所以这一部分先略过。
买好本子了吗?买好日记专用的笔了吗?有没有开始写?写上五件开心的事情。
强调一点,就是继续写上昨天让你开心的事情,时间控制好,静心写上15分钟;有些文笔较好的人,可以写得更长一点,但不要起过25分钟——一个蕃茄时间,足矣。
02-04 合:开启新的一天
就像是电影放到的最后一定会出现《演职人员表》。我们必须在日记完成之后再加一个仪式,对世界宣布“我们的到来”;通常我会写下来的一句心得,发到我的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所以朋友们如果在朋友圈里看到我的早安一页纸时,通常是我已完成了自己晨间日记,时间大概在六点左右。
而最近的30天,我会把#早救球#系列在完成晨间日记之后,从简书开始发布,并分享到我的朋友圈里。
当然你也可以在日记本上给自己写一段话,或者一个小小的标志; 甚至你啥也不说,就在你的朋友圈里头写上“打卡”或者“签到”,这也是一种宣告,就把自己跟这个世界都融合在了一起。
起——承——转——合,一个完整仪式的四个环节。如是。
我们希望有个清净的独立的空间、独立的时间,但我们也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当中的一员,无法成为那种逃离人群的生活方式的追随者。我既渴望内心的刺激,又珍惜在生活当中处处遭遇到的一切。于是,我们早起,寻找心中一片宁静地。
以上为文青一句,以下为本篇小结。
A. “早起”是成年人遗忘的好本能,需要重拾本能,再造习惯。
B. 成功的人绝不会是爱睡懒觉的人。
C. 为自己设定好自己喜欢的唤醒方式。
D. 对三五分钟的每日小事认真推敲,让终身受益。
E. 起——承——转——合,一个完整仪式的四个环节。
又或者您觉得有什么是需要进一步强调的,请在评论区回复。我会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查看,并回复。如果您觉得这一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周边的人,请把它分享出去。
感恩有你;愿你的生命,精彩大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