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并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周树人,周家祖籍说法不一,如今一般认为是湖南道州。而从最初定居绍兴的周家人算起,到鲁迅这一辈,已经到了第八代人,所以,周家在绍兴的居住时间已是百年有余。
周家先辈属于士大夫阶层,在当地为官,同时收田地,置房产,家族富裕,人丁兴旺。
据说,到鲁迅出生时,族中各房轮流主持每年的祭祀活动,要27年才能轮到鲁迅家一次,由此可见周家家脉之庞大。
那么,如此富庶的周家,又是怎么沦落到家道中落的呢?
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必然因素,也有周家的偶然因素。
鲁迅出生时,周家刚刚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动荡。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持续到1864年,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反封建运动震动了几乎整个南部中国。
虽然这场运动最终被曾国藩等人率领的清朝军队所平定,但十余年的战乱,已然令地方百姓生灵涂炭。
而作为富裕的上层阶级的周家,也难逃衰落的命运,首当其冲成为被抢掠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周家的家族财富和土地已然大不如前。
尽管如此,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周家也还保有几十亩地。而真正将周家推向彻底衰败的,是后来发生的一场“人祸”。
这要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说起。周福清本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他试图挽回周家的颓势。
寒窗苦读多年后,他终于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负责帮助皇帝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
三年后,周福清被派到江西做官,由于自尊心强、直言不讳的性格,周福清得罪了江西巡抚,被贬为县学教员。
为了挽回地位,周福清不惜花钱捐官,重新当官后,他又娶妻纳妾。这样一来,周福清不仅不能赚钱贴补家用,反而导致绍兴老家中的经济状况变得每况愈下。
1893年,也就是鲁迅12岁那年,周家迎来了一场大灾难。那一年,浙江省科举的主考官是周福清的旧友。
绍兴有5户人家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凑了一万两白银,托周福清捎给主考官。可偏巧事情败露,主考官为求自保,供出了周福清。
按照当时的法律,考场舞弊是可以问斩的,这件事迅速演变成全国的重大事件,就连光绪皇帝也亲自下诏,要严查此事。
最终,周福清被判“斩监候”,类似我们今天的“死刑缓期执行”。周福清最后没有被砍头,他在杭州监牢里被关押7年后,被释放回家了。
虽然周福清的性命保住了,但周家的家运却彻底失去了转好的机会。
就在祖父周福清在押期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患上肺结核,三十六岁便去世了。父亲早逝,祖父在押,一家老小的责任都落在了刚刚十五岁的鲁迅肩头。
亲戚们为了瓜分家产,不惜欺负诱骗鲁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鲁迅早早认识到了“吃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