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学校要立足政治引领,加强教材建设,推进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课程教材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意志,是育人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基础是“进教材”。在教材选用中,坚持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
学校要立足教师主责,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学校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引导教师自觉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层次、教学环节上融入德育内容,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同时,要引导教师用好课堂主阵地作用,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又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课堂打造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场域。
学校要立足学生主体,加强思政创新,推进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融入思政工作全过程,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认识社会的需求以及成长需求,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理论学习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相结合,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全面系统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头脑,让广大师生在深刻感悟党的思想伟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