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牛奶可乐经济学》里关于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一、机会成本

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赢得了一张大歌星王力宏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大歌星周杰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周杰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周杰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王力宏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a.0美元

b.10美元

c.40美元

d.50美元

正确的答案是10美元,也就是你不去看周杰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

去看王力宏的演唱会,唯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不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周杰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周杰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王力宏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

这个问题作者他们问过很多人,很多经济学院的学生的正确率都比较低,甚至有些老师可能都没有弄明白这个概念。记住,机会成本就是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只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多简单的概念啊,不是吗?可要活学活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下面举三个例子: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值20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超市只卖10美元。你会进城买这个10美元的闹钟吗?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注: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

当然,这里并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但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城里超市买闹钟。

现在再看看下一个问题。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2510美元。同样的电脑,在城里的超市卖2500美元。不管你在哪儿买,出了问题都要退回原厂保修。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呢?

这一回,大多数人都选择会在学校里买。就问题本身而言,这样回答并没错。但成本效益原则清楚地表明,两次的回答应当一样。毕竟,在两个例子当中,你进城去的效益都是10美元,也就是你省下来的钱。成本是你为了进城所付的代价。在两例当中,这也是一样的。既然成本一样,效益一样,那么答案自然也该一样才对。

然而,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去城里买闹钟,能省50%的钱,而买台2510美元的电脑,只能省10美元,前者的效益似乎比后者要大得多。可惜这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按百分比来想问题,放在其他地方或许合适,但在这儿不行。

所以,你应当权衡成本和收益。看看成本效益原则如何在不寻常的例子里发挥作用,这能让你讲出有趣的故事来。向朋友提出这些问题,看看他们会怎么做。这一类的对话,能加深你对成本效益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再提一个问题:

你马上要出两趟差,但只有一次用机票打折卡的机会。去日本的机票是200美元,打折后能省90美元;去欧洲的机票2000美元,打折后省100美元。你该在哪趟旅行中使用机票打折卡?

这一回,几乎每个人都做出了正确回答,该在去欧洲时用,这样能省100美元,比去日本省90美元划算。虽然每个人都回答正确,并不意味着这是个不值得问的问题。

这些知识就需要活学活用,反复实践。作者说希望读者会觉得,通过本书学习这些原理,既有意思,又轻松。再加上这些问题有趣且答案简短,还能为读者们聊天时提供不少助兴的谈资。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这两个概念都学会了吗?明天继续!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