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为王小波“唐人故事”系列代表作之一。作者借用隋末大将军李靖和杨素家妓红拂私奔的风流逸事为蓝本,融合现代元素,把古今人物事件熔为一炉,讲述了一个有关逃离的故事。作者在古今语境里不断穿越往返,不受史料与既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束缚,以自成一体的小说语言,创造了一种极具开放性与诱惑力的小说模式。
刘瑜评价说“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一整整一代人。” 我觉得再“举重若轻”这个词概括的很精准。
书的大概内容
隋朝末年,世称风尘三侠的李靖,红拂,虬髯公,在洛阳城里生活。当时虬髯公在杨素家里当门客,红拂在杨素家里当歌妓,他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红拂非常貌美,虬髯公暗恋红拂,给她打过一双麻鞋,还教她剑术(用剑斩蚊子和苍蝇),虽然她不能从中获得乐趣最后跑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虬髯公对她的爱恋。后来红拂在洛阳大街上偶遇李靖,从此念念不忘,最后和李靖相爱,离开杨府,逃离了洛阳城。
虬髯公一路尾随,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后最终放弃,去了扶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扶桑国王,从此要多少女人有多少女人,但他心里头挥之不去的始终还是当年杨府家那个貌美如花的红拂。
而说到李靖,李靖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他的很多发明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因此皇帝也觉得李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封他为李卫公,让他建造一个长安城,包括长安城里的一切制度。可怜李卫公年轻的时候逃离了洛阳城,年老后又要自己去造一座城,还自己住在里面,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经过李卫公,包括城里女人穿衣服的制度,公共厕所的设计,可想而知李卫公活着是多么的累。为了逃避这些乱糟糟的事,他开始装睡装傻,一装就装了好几年,都没有被人揭穿,最后死的时候反而被揭穿了,还连累自己的老婆大唐一品夫人红拂。
这件事的离奇出就在于,李卫公年轻时玩了命地证明自己是聪明人,老了又要装傻。
李卫公死后,红拂也不想活了,她想自杀,但是大唐朝制度严明,像她这么有身份的人,死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还要申请自杀指标,所以她每天都要往各种衙门跑,给自己办理殉夫的相关手续。总之,她多么的有身份,这件事办起来就多么的麻烦和繁琐。因为受到极大的关注,最后自杀变成了不再是她自己的事情,而是被专家和领导指示下列入计划的一件事情,她只管等到良辰吉日死掉就可以。
聊聊个人感想
作者用了很大的边幅描写红拂申请自杀以及自杀这件事。有趣的同时也很离谱,简直丧心病狂,但这又是对现实社会的部分影射,引人思考。
要自杀,首先红拂需要各种指标,因为“长安城里每年只能有三百个人非正常地死掉”。拿到批准上吊的文件后,又要到礼部去办手续。“礼部风气司的官员却说,这个季度殉夫的人太多了,使整个社会空气趋向悲观,所以起码要等到下一季度。”当然下一季,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等着她去办,另外还有“自杀用品商店”。
我突然想起前两年几个奇葩的事件,一个是提供“你妈是你妈”的证明;一个是提供“你妈已被火化”的证明。
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中国的制度和相关部门里的一些缺陷和痛点总是让人们哭诉无门。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中国的一些机制总会有这样那样过不去的障碍和门槛。永远办不完的手续,老百姓天天穿梭在各个部门门口,风吹日晒,喊大哥叫大爷,请吃饭赔笑脸,最后依然是拿不下来的证明。
如今已然有所改善,虽然这一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期待的。
最后说说虬髯公。其实虬髯公刻苦,敬业的同时也是一个蛮有趣的人,他只是在对红拂的感情上呆了点。从他教红拂剑术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来。
他把每一只被斩落的苍蝇都捡起来,盛进一个小纸盒,把头和身子拼好,埋葬后,还要在地上插上一个写有“苍蝇之冢”的竹签。葬完了苍蝇,虬髯公要对红拂解释尊重对手(哪怕它是一只苍蝇)是剑客应有的道德,但是红拂早跑得没影了。
看完我忍不住笑了。这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果然具有做领导的潜质。
虽然虬髯公认识红拂比李靖早,但是最后能夺得佳人的却是李靖。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遇得早不如遇得巧。近水楼台不一定先得月。
当然:最重要还是要看脸。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李卫公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城里惹祸,在房顶上奔跑,引起一大群人跟在他后面抛砖打瓦地追那个片段。
“造成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卫公,但是公差们不肯往房上看;他们只看到地上有成群的人在跑,就挥舞着棍子朝他们冲来。”百姓挨了打后才和公差讲明原因。“但是公差绝不承认有什么李靖在房上跑。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就是承认了大隋朝的官差办事不力,刑名不公正,进而动摇国基。”
这让我想起了马宏杰的《最后的耍猴人》一个片段,就是耍猴人街头耍猴时被抓,猴子在警局离奇暴毙的事件。当时看到鲍风山抱着死去的猴子痛哭不已的时候还特别气愤,特别心酸。气愤的是,从什么时候起,当权者的那把大刀挥向了善良弱势的百姓;他们永远只会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隐藏自己犯下的错误。心酸的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得到这个社会的尊重,理解和帮扶。
本书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就等你自己去发现啦。
王小波的魅力体现在他用“举重若轻”的口吻写出了古今社会的很多毛病。李银河说,她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在那个无比庄重和滑稽的场合,讲出了大家的真心话。他也在这本书里,用了很多荒诞有趣的故事,写出了大家的真心话。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费尔马定理。这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跨世纪数学难题。历经350年,最后被一个叫安德鲁·怀尔斯的人花了七年的时间证了出来。
欲知详情,请自行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