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们用豆浆机打米糊,由于非常的稠,小扣子就想出来了,在汤里加点冷开水,一是中和冷热,二是把汤稀释成稀的。爷爷就发怒了说:“好好的汤和搅成啥了?怎么说你不听啊?越说不让弄越弄?听爷爷的话,让我高兴高兴。”孩子没有听进去一点,还是饶有兴趣地“动手实验”着。我告诉他赶紧好好吃饭,否则就要送小黑花了,他才稍作收敛。
晚上睡觉时心最平静,母爱泛滥时的沟通就是非暴力沟通。我说:“妈妈知道你是喜欢爷爷,想引起爷爷的关注。可是把饭和搅和搅可不是好办法。我们可以做点有礼貌的事情来引起关注。”扣扣接下来的话,我敢打赌,我从没想到他会那么说。他说:“妈妈,我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节奏,爷爷想控住我,不让我弄。”我竟无言以对,那一刻,我仿佛哑然失声了似的,我竟在心里默默地崇拜着他。
也许,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会理解,尊重和求同存异。我们大人认为好的对的,凭什么就一定是好的对的呢?我们大人难道就是宇宙全部吗?难道没有什么知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吗?孩子的未来我们从来也没有去过,我们凭什么就可以剥夺孩子犯错试错的机会呢?孩子在身心没有发育好的幼年时代所有犯过的错都是成长路上的垫脚石,都是试金石,可贵而意义非凡。我们就静静地站在那里,必要时施以援手,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对的路指向何方。
也许,我们缺的不是理论,而是把握分寸感和“度”的问题。育儿无捷径,“水滴石穿”的耐力可能是我终身修炼的课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