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匹匹骏马任你挑选。
回顾自己的写作史,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到高中,第二阶段是近几年。
小学到高中期间写作主要是作文,读者只有语文老师,目的是获得一个高分。三年级初写作文,老师让我们背一些范文,然后自己模仿着写,比如写游戏,就写“猫贴鼻子”、“拔河”、“扔沙包”,还有“老鹰捉小鸡”;第一次做*的**,总是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做饭。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套路照着写,就能得个不错的分数。
四年级换了语文老师,课堂上不让我们背范文直接让我们动笔,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当老师出去时,我们嚼着的笔杆就放下来,翻抽屉里的作文书,然后悄悄的看两眼。反复练习多了,套路自然都记到脑子里去了。老师,有时候是即兴命题让我们写。作文书上都翻不到,我就会动脑子借用作文书上的内容,改了题目套路上去,有时候居然也能得个不错的分数,再后来就是自己绞尽脑汁独自创作了。有一次,我写了一只大狼狗在我面前,吓得我不敢前行,那其实是编的场景,我的头脑里就有大狼狗的样子。在我面前“”瞪着发着寒光的双眼,三角耳朵直直的竖着,吓得我哇哇大哭。”老师在堂上把我的作文当优秀作文读,我不好意思的趴在桌子上。
五年级时,广播里经常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也不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样的会议?有一次写作文居然套路进去,也被老师夸奖。可能是被老师当范文读的次数多了,我的好作文的印象也留到老师的心里。一次测试作文满分25分,老师居然给我打了30分。
小时候在老师的宣传下喜欢读书,却没有读到许多书籍,最初看的是连环画,有《霍元甲》、《农奴》……,那还是我去父亲厂子里找父亲,漂亮的阿姨送给我的礼物。记得一次借了同学的小画册看,给人家弄丢了,就把自己攒的一分一分的零钱五毛钱全拿出,又买了一本新的还人家。当初只是看故事情节,觉得农奴生活悲苦,后来,见识多了才知道那是社会的产物。每天晚上六点半,听小喇叭广播,中午十二点半有评书陪伴。小学时候还订了《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作文辅导》,姑姑订的《郑渊洁童话》《故事会》都被我反复翻阅。
初中时候,老师提倡写日记,并且要批阅。有一次,我懈怠有三天没写,老师给我评语“白过了三天。”我还狡辩“自己家里要埋人,忙的没空写。”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没有形成习惯,只是当成作业来完成。中师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尝试让我们画手抄报,我模仿着自己订的报纸,给我的手抄报也起了名字“向阳报”,题目写的大大的,并用彩笔描了一下,四边都留了边框,中间还留了中缝,内容非常充实,看起来像模像样,被老师在班里作为样板夸奖。
高中时候在老师的宣传下,看了《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都被我们争相传阅,当时学校里有几个有天赋的,写了很多诗,都能出诗集了,我很务实,怎么也写不出优美的诗歌来,只有羡慕的份。
高中毕业上幼师,到参加工作再也没有好好的提笔再写过什么。参加工作第一年,因为工作不熟悉,用教二本也写了两本日记,只是记录,不懂得思考。近几年跟着共读群写读书感悟,带学生共读要写记录、总结,才渐渐的拾起笔来。因为做共读,学校有新教育的活动,校长总会让我写些材料。虽然是硬着头皮,但我也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渐渐1000字变3000字然后到4000多字,虽然没拿过什么大奖,但是下笔有话可说,也是一种进步。
简书下载一年半,字数近八万。最近挑战二十天日更。
正如《未来教师》中所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是人之常情,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就要向下扎根,向内修行。想成为一棵树,就要深深扎根与泥土中,历经风霜,潜滋暗长,在不经意的某一天,你定会发现枝头绽放,满树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