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脚肿了,内心有些许担忧,或许去医院就是为了内心有更多的安全感吧。看病前有的预设出现了,内心觉察到了,立刻去:“掐”住它,明天并没有发生,记住现在,只是当下,看完病再说。晚上一个蚊子陪伴我一夜,无法入眠。一夜的清醒,我知道是我内心是有小焦虑的,其实与蚊子无关,满身被蚊子咬的。如果我内心是稳定安宁的,即使蚊子出现也无法影响我的入睡。凌晨4点,母亲起床了,唉,母亲就是这样,很爱操心,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我本心疼母亲,想自己一人带着父亲去看病,可是母亲不放心,即使不让她去,让她休息,我想她如何在家能踏实呆着呢。由着她吧,即使她多么焦虑,多么不安,只是看着,陪着,允许她吧。爸爸是个简单的人,象个小孩子,从来对身体没有什么焦虑,而母亲却 承担了一切,付出很多,也会抱怨父亲不长大,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
下楼,母校瘦泪的身躯,快速的行走,我说时间还早,不用如此着急行走,爸爸因为脚不方便,所以我要照顾爸爸慢慢走,我观到母亲焦虑急躁的内心。所以母亲的身体我会时常担忧,她会掌控一切,包括时间,如果一切不能掌控,她会焦虑和不安。母亲一直在埋怨我们走的慢。
五点半到达医院,已经有长长的队伍了,母亲一直在担忧挂号的问题,我说放心,北大医院骨科还是容易挂到的。果然,我们挂到专家号了。母亲才稍作平静。我看到我们排到了12号,在椅子上安静地等待,我看到母亲又开始无耐心,说好烦,等待和耐心是母亲的功课,真是一个非常急,快的母亲呀。而父亲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面,等待的时间有些长,父亲一直象个孩子慢慢地等。我的性格越发象父亲了,等待对我来说,并不会让我内心烦燥,我的心很安稳,我知道,我要允许母亲,因为母亲内心的焦虑,我是代替不了了。允许发生即是。
终于到爸爸了,医生看了一眼,让拍片,同样母亲的操心模式还是在重复着,虽然我去交费,然后带爸爸拍片,但母亲同样还是在亲力亲为。也许 母亲更需要这样的价值感,虽然这些让她如此辛苦。拍片后又是等待,半小时自取结果,母亲的急的模式再次出现,我说不到时间取不到,妈妈 说我看拍片的人不多,机器上试一下,好吧,尝试就明白了。结果不到时间果真不出结果。之后,她坐椅子上面无奈地等待。结果出来了,妈妈在看报告如此仔细,真的,母亲的认真我是无法学习到的,不过她过度的认真也让她非常容易焦虑。医生看到片子说,没啥事,有点骨质增生,吃点药就行了。父母的心也算踏实了。
回到家,母亲又开始说父亲,平时不听我的,我让他少走路,多抬高脚,就是死活不听,每天象个孩子,天天我就是操心的命。通过这一天看病的过程,我懂了父母的相处模式。一个象个孩子般依赖母亲。一个是个高度焦虑的妈妈模式。也许这样的模式并无对错。即使我心疼母亲的身体,也许她内心更需要这样的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