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前从不吃米粉、米线之类,觉得跟面条差不多还不如面条入味。后来到了西南地区上大学,发现米粉在这边相当普及,于是也尝试着开始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与面相比,米粉Q弹爽滑,不糊不腻,汤头清爽,配菜多样。
学校附近有一家米粉店是我的最爱,牛肉、羊肉、肥肠、酸菜四种,粉有粗细之分,碗有大小之别(不知为什么每次去吃都会想起经典的“鱼丸粗面”)。加个蛋要一元,煎的或卤的;加份肉要三元,牛的或羊的。学生们在店门口的价目表前驻足,心里默默排列组合一番,再按照个人喜好提出丰富多彩的点餐搭配,“一个小碗的牛肉粉,粗粉,加个卤蛋,不要葱花,多放香菜,汤给我多来点”,又或是“大碗羊肉粉,细的,其他什么都不放,呃,再加份羊肉吧”。老板会迅速记下并作出精练的总结,然后吼起来,“小牛肉粗粉加卤蛋,不要葱,多香菜和汤”,“大羊肉细粉加肉,不要配料”。如果有人点了素的酸菜米粉,老板会热情地建议,“喜欢吃酸菜哇,肉米粉里有酸菜,酸菜粉里没有肉哦,只差一块钱”。大多数人会听老板的,改成牛肉或羊肉粉,老板便乐呵呵地交代烫粉的小工多放点酸菜,说娃娃喜欢吃。
牛肉汤事先熬炖好,一大锅肉汤用火不断加热着,两大碗卤蛋和煎蛋也是事先做好,熟牛肉熟羊肉切片摆满好几盘,酸菜和肥肠安静地到碗里去。抓一把米粉放在一个像烫麻辣烫一样的长柄大漏勺里,然后把它浸在热汤里煮烫,长柄挂在汤锅边,开始拿个大碗加配料,油盐味精和酸菜是基础款,每一份都加,等米粉烫熟后倒在配过料的碗里,添一勺肉汤,再就是葱花香菜辣椒鸡蛋肉片肥肠等按需分配,等伙计端着过来,嘱咐一句小心烫,就可以开吃了。
白嫩水滑的米粉,加上牛肉汤的汤头,洒几片葱花香菜,配上几片有嚼劲的卤牛肉,还有酸菜,甚是开胃。我每次都要点一个大碗,粉捞光之后还要喝汤喝到见碗底。
曾经有一年过生日,想吃顿好的庆祝一下,琢磨半天还是去吃了这家米粉,想想又觉得生日就吃个米粉颇委屈,于是来了个豪华升级版,要了一个大碗,还加个卤蛋,又加了份肉。
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再没吃过那么心仪的米粉。三年后和同学重游故地,晚餐时分在校外小吃街溜达,每一样吃食都饱含回忆与怀念,每一种都想再吃一次,最终还是选择了米粉。可见是真爱。
后来去贵阳玩耍,对喵说行程什么的都是其次,一定要安排一顿吃花溪牛肉米粉。到了桂林也是如此,一定要吃一次桂林米粉。虽然有点害怕酸笋的酸爽,但不妨碍我对柳州螺蛳粉的向往。还有湖南和云南,风景名胜古迹统统不期待,只憧憬常德米粉和过桥米线。此去西江苗寨,最让我留恋不舍的,是一碗原汤牛肉粉。
北大硕士卖米粉销量火爆,名校效应、创业头脑、吃苦耐劳、抓住商机都是原因。我只认为,难道不是因为米粉好吃才卖的火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