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新工作,不得不与豆暂别,每周周末回来陪伴,对陪伴质量就有了更高要求。
周五晚上回来已经11点,豆早已睡着。周六早八点,豆睁眼后,豆妈就惊喜般出现在豆眼前。可豆儿并不惊喜,而是带着起床气式的撒娇生死气,扭头不理豆妈。豆妈就死皮赖脸的凑过去又摸又亲,想用这种“爱抚”,一掃五天来的“陌生”。边爱抚边问豆:是不是想妈妈了?是不是生妈妈气了?是不是觉得妈妈好多天没陪你玩儿啊?看似一连串的问题,实质是帮豆疏通与妈妈一周未见,内心的不舒服与委屈。在豆妈的问题下,不到三岁的豆点着头、说着“是”,还转向豆妈问:你去哪里了? 嘴角也开始露出撒娇式的微笑……
本周对于豆妈,是新生活开始的第一周,同时对于豆,也是人生的新开启 ——上学了!第一天因为一切的新鲜+还没了解上学的“套路”,还算是非常棒的开始。第二天送校,进门时就有点儿不乐意了,“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学校玩儿”!针对这个问题,豆妈知道是“习惯打破”,对孩子带来的恐慌,让豆没有安全感,他并不排斥去学校,也并不是学校没有“好玩儿”的,仅仅只是和大人一样,旧习惯的打破,需要去适应而并非只是“年龄大小”的问题。 就像很多年长的大人,也不见得适应能力会比豆儿强,而豆儿的适应能力,经过豆妈的科学判断,是完全具备了去上学的能力。
现阶段豆儿“闹学”的原因找到后,就可单点突破,帮其适应——反复和都豆以“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起表演他上学的过程。从早起起床,到穿衣、漱口、喝水、出门、做电动车、穿马裤、到学校门口遇见老师+同学打招呼、和老师进学校、与爷奶再见、叮嘱爷奶下班后第一时间来接他+爷奶回家注意安全,到放学后再被爷奶接上、与老师+同学再见的场景,反复换角色扮演。豆妈与豆豆分别轮流扮演各种角色,让逗充分体验到“上学”对他来说并不恐怖,只是换个更漂亮、好玩儿的地方,有更多的小朋友和漂亮的阿姨姐姐,陪着一起玩儿很长更有趣的事儿,而且还是很长时间而已。整个过程反反复复了四五遍,即是和豆做了游戏,训练了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同时又让豆儿清楚知道了什么是“上学”。
与豆分开五天回来,豆妈陪豆儿的第一天,就是帮他搞清楚“爸爸妈妈去做什么了?”“他自己新去的那个陌生的地方是做什么的?”帮孩子去更好适应他即将面临的新的改变!让豆学会自己去适应和接受这种生活的“新体验”。同时,豆妈也在学会“放手”,也在学习“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去走,放手就是对他最大的爱,只是我们为人父母,要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给他助力,帮他成长”!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