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够想象到当我第一次读到下面这段话的表情吗?
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但是,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确实真实的存在。
不可思议!惊讶!无语!随后就是反思!点头称是!惊醒!
我一直以为的设定目标和规划,竟然变成了是在拖延人生,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不仅是莫大的讽刺,更是感觉自己对人生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一直以来,自认为执行力还挺强,并没有所谓的拖延症,大学毕业之时就给自己定了未来十年的规划,现在看来,这样的规划就是个笑话。
细细思考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所谓规划,就是在浪费时间和拖延,因为规划中的目标不会无缘无故的实现,本质上反而是自己不愿意去改变!尽管我们想要改变的决心可以到海枯石烂的地步。
猛然间发现,自己竟然一直都是为未来而活,而未来恰恰又是极其虚无和缥缈的。
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审视。
书的框架很简单,讲述的就是一个哲人和青年的对话故事。在交谈中,两个人通过思想碰撞,不断地引出众多人生议题,很多的议题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去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本自我发现的书。
这是一本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的书。过往我们听过比较多的就是弗洛伊德和荣格,而对阿德勒所知甚少。
这是“另一种哲学”。可以简要理解为,阿德勒的心理学就是一门关乎勇气的心理学。
这更是一本自我疗愈之书。
给我最大的触动:认真的人生 “活在当下”!
心理学家曾奇峰在其书中《你不知道的自己》提到过,一个觉悟的人的特点是:活在当下。
过去是虚妄的,过去的痛苦会加深我们此时此刻的痛苦,过去的幸福会遮挡我们感受现实的目光,这都不好;
将来更加虚妄,一个为将来活着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从来就没有活过的人。
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会客观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件,不会把这些事件的后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任意地叠加、夸大或者缩小。
活在当下,专注于当下,聚焦“此时此刻”。
这样的“此时此刻”,就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手头上能做的事情,杜绝精神内耗和模糊。
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例子,曾经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很遥远。
认识十余年的好友,去年突然在同济医院体检时,查出来患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神经类病症。罕见到什么程度呢?全武汉十年间不到几例,全国也顶多几十例,没有药物可以对症下药,主任医师都只能摸索着给治疗方案。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难以置信,毕竟好友也仅仅30出头。那一刻换做谁,可能都会奔溃掉,世界的颜色瞬间会变成灰色。
好友幸好发现的早,虽然顺利的出院,但是这种神经类的病症,难以断根。每季度都要观察包括血液等各种指标,防止有异常。每年都还要打免疫球蛋白,一打就是50、60瓶,每次的花费巨大,社保、商业保险全部都报不了,只能自己自费,其中的压力重如千斤。
人有的时候真的是这样,只有在你最亲的人身上发生的那一刻,你才有可能会正视那么一下,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太相通,国人的同理心其实是非常差的。
在好友身上,我感受到的是对生活的乐观,而不是灰心丧气。
是真真切切的活在当下,不是活在对未来的所谓憧憬中,对过去的无限哀怨中。
何况我们现在身处大变局、大动荡的社会中,所谓的未来真的很虚无缥缈。
现在的我越发不在乎生命的长度,在乎的是生命的密度。
我们急匆匆的奔向未来,认为未来无比美好,但是这样的美好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
我们被过去、当下、未来束缚着无法解脱,然而当我们真正脱身,才知道这些束缚看起来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是实际上,都是关乎心灵的。
我们的心灵早已失去了自由。
人生本身很简单,但是我们却自以为她很深刻。
2023年,
不再着急奔向未来,而是实实在在活在当下。
当下或许并不美好,但是尝试着喜欢一下吧,毕竟喜欢当下,才能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