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又可
节选自张又可文集《青春的遗嘱》
遇见一只猫,“嗖”的跑开;遇见一棵树,让我乘凉;遇见一杯茶,慢慢品尝;遇见一出戏,挑剔欣赏,遇见一盏灯,发呆思考;一份爱,一世春夏秋冬,遇见你,愿做女婿半个儿……
如果让我在远行的路上带一样东西,我想它一定会是一种责任。一种责任多亲切呵,在前行的路上能激荡起我心底厚厚的尘土,能绽开沿途含露的花苞,能镌刻下我奋力行进的足迹,能陪我一同眺望远方颤动的寥落晨星,能与我沉默共沐朝阳挥洒无边的云霞,能让我气喘吁吁却依然朝气蓬勃。在思念的润泽和鞭策中,异乡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故乡。
怀胎十月,女孩儿呱呱坠地,拾起一家人的期望,家庭延续着前世的爱和被爱。父母用爱浇筑时光,女儿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女儿的每一次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含辛茹苦,冰清玉洁的女儿已要交付给另一个男人,于是,所有的父母在女孩儿男朋友面前都是吹毛求疵的,无论他多么优秀,总难免有一种孩子气的敌对和不舍,令心爱的女儿嗔怪、不解;也令这个毛头小伙子慌张、心虚。细细想来,这样的不舍和担忧是最令人理解和迁就的,谁又真真切切的理解感受到他们悲喜交加的感情释放呢?
而我用心感受到了: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女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悲戚和不舍不言而喻。女儿的独立,,父母自然会高兴,但是看着从小长大的掌上明珠离开自己的身边,难免会有一种失落感,这应该是成功后的失落,或者叫喜极而泣。
我想象着这样一幕温馨的场景:小时候,一个小女孩儿在老爸的肩上撒娇,在母亲怀里呢喃。女孩儿上小学时,是老爸陪伴她走过了从家里到学校的那十里路,风雨无阻,是母亲准备了温暖的早餐,在耳畔嘱盼;在一个个艰辛的日子里,他们把苦难全都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可他们把慈爱和幸福都给了女儿。他们用满头的白发书写着女儿二十几年的幸福,他们用满脸的皱纹容纳了女儿多少次的无知,他们用满脸的笑容传递给女儿无尽的欢乐。可是,当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培育女儿走进了高中、走进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之时,如今,他们又要亲自将女儿送到别人的身旁,这份悲惋不舍却也让我这个毛头小子呼吸颤抖。
您们怕不习惯少了副碗筷,少了日常。但是请您们别难过,您们会多了副碗筷,多了份依靠,因为这个毛头小伙子愿做女婿半个儿。
(半生闯荡,带来能给儿女庇护的微薄家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姐夫对父母的关爱,使家变的更加温暖日常。姐夫没有在物质上给予父母太多,只是用感恩的行动担起三个家的温度,将亲情凝聚在一起。妈常说:不需要太多,平平淡淡就好,幸得女婿半个儿。
想起这样一句话:遇见一只猫,“嗖”的跑开;遇见一棵树,让我乘凉;遇见一杯茶,慢慢品尝;遇见一出戏,挑剔欣赏,遇见一盏灯,发呆思考;一份爱,一世春夏秋冬,遇见你,愿做女婿半个儿……
感恩遂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