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雪,比往年多了一些。周末,又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终于得闲,必须要出去走走,看下变成神都的洛阳。
第一站,家门口的定鼎门遗址。定鼎门是隋唐和武周时期都城洛阳城外郭城正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都城城门。2014年6月22日,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中遗址点之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门口向北,就是天街。天街本为天宫的星官名,据《史记·天官书》记载,昴、毕两星宿之间为天街,为日、月、五星出入的要道 。隋炀帝将洛阳城的中轴大道命名为天街,中轴大道遥对天阙(伊阙),天街向北经过银河天汉(洛河),直达太微城(洛阳皇城)、紫微宫。当时的天街,阔一百步, 道旁植樱桃、 石榴两行。自皇城端门至外城定鼎门南北九里, 四望成行, 人由其下, 中为御道, 通泉流渠, 映带其间 。唐时,冬日飞雪时的天街大约是这样的,有诗为证,裴夷直《和周侍御洛城雪》: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一种相如抽秘思,兔园那比凤凰城。
在城门上眺望,雪野茫茫,淹没了枯草杂树,掩埋着千年的繁华。
第二站,洛阳老城。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从丽景门信步而入,青石板路上行人匆匆,不翻汤正冒着热气似乎能将雪花融合,宣纸坊的笔墨纸砚穿越千年,依然是原来的模样,可惜再也没有几人能够继续书写一段段传奇。
一块红色的“阮籍故居”的纸条将我带入了一个小巷,一座看似普通的小院大门紧闭,主人在门上的题为“谢谢您手下积德”的留言颇有意味:
阮籍世家读书人
为官不高钱不多
传承故居是祖训
只为贤德代代传
敬贤积德子孙健
敬贤积德事事顺
请君莫要夜访贤
阮籍神灵保您安
或许是这几年名气的增大让主人不堪其扰,才发此牢骚与警告。如此闭门也好,让生前行于竹林中的隐士暂得一丝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