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灯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灯笼》是吴伯箫的一篇散文,它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书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以及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学过《昆明的雨》《白杨礼赞》,对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掌握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因为本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应该也能结合具体句子做出分析。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与灯笼的多种缘,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联系写作背景,体悟和传承作者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起灯笼,同学们会想起什么?也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盏灯笼,或是孩提时的新奇,或是奔波中的慰藉,或是元宵灯节的流连......在作家吴伯箫笔下,灯笼与他更是结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缘。那盏灯火点亮了往昔岁月,光耀于历史长河,更激昂了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抒情性散文——《灯笼》,体会作家吴伯箫在特殊年代下的抒怀与誓愿。

学习任务一:自读课文,梳理内容

1.作者在文中写道:“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作者将记忆比作网,那记忆中到底有哪些与灯笼结下的“缘”呢?(提示:《灯笼》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后的阅读提示往往为大家指明阅读的方向,同学们在梳理内容时,可以结合起来思考。请同学们边读边批注,可以标注这些字词的读音,还可以标注你找到的相关信息。)

PPT屏显:

明确:第3段写到挑灯笼,伴祖父夜行;4、5段写到接纱灯,上、下灯学;第6段写到村口挂红灯,慰藉孤行客;第7段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第8段写到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破落;第9段写到朱灯描红;第10段联想献帝伴灯;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

2.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灯笼”串起了作者与它相关的诸多回忆,“灯笼”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PPT屏显:

学习任务二:品味语言,体会风格

作者在文中娓娓道来的这些记忆,仿佛能勾起我们对某些生活片段的回想。其实本文中让人很有感觉的不仅仅是作者的这些记忆,更有作品的语言。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常常体现在作家运用语言的特有方式上。

1.下面这些有关语言风格的词语,哪些可以用来描述这篇课文?

PPT屏显:

预设:平淡、质朴、简洁、含蓄、自然、雅致、乡土......

2.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文本,细细品味吴伯箫的文字,根据你的阅读,从选材、语言、抒情三个角度,体会吴伯箫散文的艺术风格。

(1)选材。文中有这样两段话特别有感觉:

明确:作者通过岁梢寒夜,小孩子玩火玩灯、五个“想起”——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为平常、最为熟悉的事物,将这些极为家常,具有乡土气息的内容写入文中,这就是吴伯箫散文艺术风格:选材质朴自然。

PPT屏显:

(2)语言。吴伯箫的语言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请同学们朗读下列句子,吟咏品味吴伯箫的语言风格。

PPT屏显:

明确:这样的短句,这样口语化的表达,简洁含蓄,有种声韵之美。可见,吴伯箫的散文语言也是质朴自然的。

再看以下两个句子,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PPT屏显:

预设: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忘路之远近”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明确:这两处都是化用了古诗文,读起来有种诗的味道,真是雅致极了!吴伯箫认为,“美文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他早期的文章善于神思飞接今古,裹挟着传统文赋的神韵,兼用通俗口语与雅致文言,形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语言自然雅致,诗意深沉,需要大家在品读的时候用心领会。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摘录两句,反复诵读,细心体会。

PPT屏显:

(3)抒情。吴伯箫在文中却很少有直抒胸臆的语句,但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堂上,小文和小林就本文的抒情语言展开了讨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文章,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PPT屏显:

预设1:“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对童年灯会的爱恋与喜爱,而是通过写将小灯悬在床头这样一个表现孩童天真烂漫的细节传递出细腻的情思,道尽“我”心中的美好、憧憬与回味。

预设2:“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的感情。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的感情。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由日常生活中的灯笼引出话题。对于灯笼,学生是非常熟悉的,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学生学起来容易心领神会。对于课文后面的古典诗词的引用,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因为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背景学生理解不透彻。本课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吴伯萧的这篇文章是文白夹杂,内容比较难懂,又是以散文的形式来写,导致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是困难重重。所以上课时需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取信息,如写作时间(也就是写作的大背景)、文体、写法、主题等,来解读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但是结合写作背景,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还是没有困难的。因为上学期学过《昆明的雨》《白杨礼赞》两篇散文,所以对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生掌握起来也不困难。本文语言典雅,简净这一点,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我出示的例句对学生有引导性,学生能很好地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并作分析。不过在品读语言这方面占用时间过长,以至于主次不分,在整个课程设置方面还有一些问题,还须斟酌一番。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所以学生在品读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读出句子的情味。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376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26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966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32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1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9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33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01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4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8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6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2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96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2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4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教完吴伯箫先生的散文《灯笼》,心久久不能平静。若我再教此文,该如何备课,注意哪些问题呢? 这篇写于...
    行进路上阅读 13,409评论 1 9
  •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作者从不...
    茂兰云天阅读 1,817评论 0 2
  • 《灯笼》是吴伯箫以散文的笔法,抒写有关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灯笼...
    关耳语文阅读 1,260评论 0 2
  • 一、情境导入 1.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 师:《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里边描写的人物、器物、...
    叨叨魅阅读 10,115评论 0 3
  • 教学目标: 1.通过概括内容,了解民俗风情。 2.体会作者家国情怀。 3.学习本文多方面选材表现一个中心的写法。 ...
    松竹友阅读 1,39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