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长庚,家住长安城通善坊,通善坊地偏人少,稀疏地住着人家,不比靠着东市西市的街坊里熙熙攘攘。不过通善坊紧靠着晋昌坊,每次只要我一抬头,就能看到晋昌坊里那高高的大雁塔。阿爷说,大雁塔顶是长安城最高的地方。
我出生于天宝三载,如今是天宝十三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可尽管是我的生日,我的阿爷和哥哥还是不能陪我,他们一大早就去了漕渠上,漕渠是用来漕贮运往长安城的材木的,我的父兄在那里作纤夫。所以今天早上,只有阿娘在家里陪我。
早饭的时候,阿娘给我做了一碗汤饼,那是一种又薄又长的面条,浇上臊子汤,喻意长寿,我们唐人过生日都要吃的。(按:《猗觉寮杂记》载,“唐人生日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
吃完汤饼后,阿娘给了我一点钱,她说午时她要去漕渠上给阿爷和哥哥送饭,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可以自己去西市转转,买点好吃的。西市是长安城里的一个大市场,相对的还有一个东市,这两个市场是长安人专门来买卖东西的地方,里面有很多铺面,更有卖各种各样吃食的店,非常热闹。不过西市和东市都要到中午才开门,所以我准备先陪阿娘去菜园。(按:《新唐书》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通善坊的西边是一个大菜园,是坊内住户自己耕垦的,我家也在这里开了一块菜地,阿娘会按时令种一些长安人爱吃的蔬菜,比如韭、芹、葱、姜、紫苏、菘菜、芜菁、芋艿、萝卜、苜蓿、菖蒲、胡瓜等等,这些菜可以供自家吃,收得多了还可以拿去卖。而在没有人耕垦的荒地里会长一些野菜,比如蕨菜、藜、马齿苋之类,我觉得这些野菜比菜地里种的菜还要好吃!
阿娘今天去菜地是为了摘些菜给阿爷和哥哥做午饭,我就跟在她后面,她摘了什么,我就用衣服兜着。不一会儿,衣服兜里就兜了一堆芋艿和胡瓜,还有一些菠菜和芸苔。回家后,阿娘就在锅中隔水蒸上芋艿,冷切了一盘胡瓜,又用盐水加了点照水油和姜片,煮了菠菜和芸苔。我忽然想起昨日阿爷带回来的一条鱼还养在水缸里,就问阿娘为何不做鱼。阿娘笑着说,那是等阿爷和哥哥晚上回来一起给我庆生时,烤给我们吃的。(按:蒸、煮、烤是唐朝最常见的烹饪方法,而如今做菜常用到的“炒”是宋朝才发明的,唐朝是没有“炒菜”的)
这时,我听到了从东市和西市那边远远传来的击鼓声,知道要开市了。阿娘也已将饭菜放进了篮子里准备去送饭,她摸摸我的头,让我自己去西市买点好吃的。忽然,她又想起了什么,转而又给了我几枚钱币和一个小酒壶,让我给阿爷打半壶酒。
对于长安的酒,我是比阿娘知道的多的。因为邻家长我四岁的曹家五郎已经去西市的一家酒楼做跑堂了,他每日都要给客人送上各种各样的菜肴和酒水,回来后总喜欢讲给我听。于是我知道长安城中有来自各地的美酒,如郢州的富水酒、乌程的若下酒、剑南的烧春酒、河东的乾和葡萄酒、虾蟆陵的郎宫清酒,等等。最让我好奇的是从波斯传来的“三勒浆酒”,是用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三种果实酿成的;另外还有出自高昌的马乳葡萄酒,据说也很神奇,酒色是绿的,芳浓的酒香中还带着一点乳香味。
不过这些都是我听说的,我没有钱卖酒喝,阿爷也不买这种西域酒。阿爷爱喝的是黄桂稠酒,这是咱长安的酒,我也稍稍喝过一点,汁稠醇香,绵甜可口,可惜阿爷不许我多喝。黄桂稠酒是长安产的酒,所以比起那些西域酒来,便宜又常见,可便宜并不是不好,我听说大诗人李白就爱喝这种酒,可见是不错的!
我在西市的一家酒肆里打了半壶黄桂稠酒后,把酒壶绑在腰间,而后信步在西市里闲逛着。西市里有八条长街,每条街上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参差不齐的小货摊,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卖帛绢的,也有卖成衣的,有卖铁器的,还有卖辔头卖彩的,当然也有卖米卖油卖肉的店,还有给人存钱柜坊。逛了一会儿,我觉得有点饿,抬头看到一家胡饼摊子,他家的胡饼上会铺上羊肉,再用火炉烤熟,远远的就能闻到肉汁浸入面饼的香味。可是我没有去买,我咽了咽口水,转身跑开了。
因为我有别的打算。
我跑到了曹家五郎做活儿的酒店。五郎正忙不迭地给客人上菜,看见我来了,有些惊讶。我告诉他我想买一盘五生盘。那是五郎跟我说的所有菜肴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用羊、猪、牛、熊、鹿五种肉细切的脍拼制的花色冷盘。我总想,这么多种肉放在一起,该多好吃啊!
可是五郎告诉我,我的钱不够买五生盘,倒可以买一碟逡巡酱,那是用鱼和羊肉制成的肉酱。听着也不错,可只吃酱有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哪儿来的胆子,跑到了掌柜面前,很诚恳地跟掌柜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想买一盘五生盘,可是钱不够,能不能在酒楼里做半天的工,换一盘五生盘?
掌柜有些惊讶,但还是同意了,他让我去后厨帮忙。
后厨的活儿很累,我要洗刷锅碗和择洗蔬菜,可是那里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好多连春俊哥都没有跟我说过的菜肴!很多菜肴我都不认识,还好庖师们非常和蔼,他们抽空就会给我做解答,于是我见识到了各式佳肴:用火烤熟的虾,称作“光明虾炙”;蛤蜊羹冷却成的凉食,称作“冷蟾儿羹”;腌制的鱼脍淋上丁香油,称作“丁子香淋脍”;还有用鸡肉和鹿肉剁成碎粒,拌上碎米烹制的“小天酥”;有将面团擀开铺上蟹黄蟹肉后,再卷成圆卷,切成小段蒸成的“金银夹花平截”。还有很多我还没来得及认识菜名就被端走的菜,比如兔肉做的羹、用乳汁煨的鸡块、用羊脂和鸭卵做辅料烹制的甲鱼、蒸得极烂的槽驴肉等等。
转眼到了傍晚,随着太阳落下,击钲的声音响了起来,要闭市了。掌柜非常讲信誉地给了我一盘五生盘,用荷叶包好,我又用身上的钱买了一碟逡巡酱,然后捧着肉和酱,兴奋地跑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阿爷和哥哥已经回来了。饭桌上放着一盘刚烤好的鱼,鱼肉的鲜香带着一点焦酥,拌了微微的胡椒味儿飘在屋子里。我喜滋滋地将五生盘和逡巡酱拿了出来,阿爷和哥哥都很惊喜,直夸我懂事能干!我又将装了半壶酒的酒壶从腰间解开,给阿爷和哥哥各斟上半盏酒,微黄的酒浆映着摇曳的灯火。
这时,阿娘过来了,手上端着一个盘子,盘里竟是我最喜欢的金线油塔!那是面粉涂油蒸成的一种面食,说起来简单,可是要做到提起来如金线,放下去如松塔,这并不容易。
我欢喜地看着阿爷、阿娘和哥哥,大口咬下一块金线油塔,吃出了踏实的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