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饮水思源 (原创作品,全网首发)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最常见的人间烟火,是我们居住生活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的美味食物,令人目不暇接。在物资丰饶的今天,有时吃东西并非为了填饱肚子,纯粹只是品尝味道。
以前在南方城市工作,当夜幕降临之际,夜市的开启代表夜生活的开始,街边上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的吃食,它们有一个笼统的称呼,叫做宵夜。宵夜让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品尝来自味蕾的快感,纵然是同一种美食,因产地的差异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而我却是执着于记忆中的味道,并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代,主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算不上美食的,大多数的情况是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能把主食吃完,不能留碗兜(碗里没有吃完的剩余)。至于零食么,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记忆,导致我每当看到自己儿时吃过的食物时,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数十年前,可见其杀伤力是极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食物被人们开发出来,并融入到生活中,制作成种类繁多的美食,每种食物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我作为一个八零后也不例外,记忆深处也有自己的美食。当年小学放学的时间很早,农忙时都是要去田里给大人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刚放学时间,肚子总是饿得咕咕叫,但大人们需要一鼓作气忙完手上的活才会回家烧火做饭。这时邻村通常会走来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我只知道别人都叫他德武老头,他用一根扁担单撬着一个椭圆形的木背桶在后背上,桶身约有五六十公分高,不过他看起来并不吃力,同父辈的人是认识的,一边打招呼一边在田埂上坐了下来。我则双眼紧盯着那个木背桶,桶里面装的是一种叫做发糕的吃食,发糕的中间厚两边薄,约有一个茶杯盖大小,白白软软的,冷着吃比热着吃的口味更佳,只是吃的时候要小口小口的吃,大口吃或吃得太快很容易被噎着。
看着馋得慌的我,大人往往也会心软,于是默许我去家里拿两个鸡蛋(那个年代在乡下小买卖能以货换货),换得了四个发糕,捧在手心,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发糕其实是一种米糕,用多种米浸泡后再磨成浆,然后调味发酵,最后用模具高温蒸煮,是一种传统的小吃。只是德武老头的发糕有他独特的地方,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吃过不同的发糕,却始终再也没有吃回当年发糕那种软糯、香甜、紧实,也许德武老头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吧!
初中的时候,是在我们镇上读的,我们属于住读生,除了两顿主餐是在学校吃,早餐则需要自理,大都是到街上买早点吃,用我们当地的家乡话来说叫做过早,在民俗文化上可与南方的宵夜形成双峰并峙。
这是一个繁华的集镇,关于吃的东西丰富多彩,因为几所学校都集中在镇子上,学校的用餐规定一样,于是早餐成了一个商机。集镇上街道两旁摆满了做生意的小吃摊,有干煎韭菜盒子、蒸馅包子、煎米粑、炒豆皮、热干面、瘦肉粉、馄饨、豆浆,另外油炸类早餐有炸油条、炸三角、炸花卷、炸糍粑、炸菜粑等。
记得当年油炸早餐我只吃一家黄记的菜粑,是一个同学家开的,去吃当然不是因为同学关系,而是他们家的味道确实一绝,每天早餐时间,他们摊位的顾客总是排起长龙。其他充当早餐的食物还有剁粑和烧饼,剁粑是直径80公分左右、厚度大约5公分、一种在铁锅上烤出的食物,要用两个人抬才拿得出来,味道咸甜,口感不是很好,但经济实惠,只花一元钱就可以填饱肚子,适合生活费不算充足的学生食用。
要特别说明的是烧饼,有一家小店,座落在街中心两个房子的转角处,呈V字型一个小间里面,估摸着有三四平米的面积,店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者,天生哑巴,沟通靠用手比划。店里有一个和面台子和两个烤炉,一个用来烤甜饼,一个用来烤咸饼,铁制油桶改造而成的烤炉内膛经过几十年的烘烤已黝黑油光,付八角钱可以拿四个烧饼。通常我只吃咸的,那种是用猪膘肉做馅,有一点肥油在里面,紧实有嚼劲又不腻,既好吃也饱肚子,我学生时代的早餐多半都是吃这个。
后来坐火车去南方之前,还专门跑到烧饼店里面,买来数十个烧饼在路上吃。多年以后,我有一次回到家乡,又特意去了一趟烧饼店,店主还是他,只是更老了一些,烧饼像从前一样整整齐齐地摆在炉面上保温着,这时已是一元五角钱一个,我跟从前一样买了四个烧饼,味道也一如从前,只是已经一口气吃不下四个烧饼了。
不管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最好吃的食物还是妈妈做的菜。我的母亲是烧菜的好手,特别会制作一些腌菜咸菜,都是从那个困难的年代过来的人,储存食物是她们一生的习惯,利用腌制风干的方法将食物长期保存。过年的时候制作腊肉、腊鱼、腊鸡等一些肉类食品,腌制后可以保存到来年的年中,每年过年回家都会将一些腊制品打包带到外地,分享给一些同事亲友。
平常的时节也会制作一些咸菜,比如一种叫作白花菜的蔬菜,是我们当地特有的蔬菜品种,外观如同药芹,这种菜不能直接炒熟食,只能用来腌制咸菜,洗净加盐密封数十天后发酵成熟,用来炒肉片,或水煮鱼作调味料,是特别香的一道家常菜,在当地很受欢迎。
至于腐乳也是下饭必备的佐料,这种食材全国各地都有制作,但正如茅台酒一样,离开了茅台镇这个地方,相同的原料和工艺是酿不出茅台酒的。腐乳这种食品在我们当地也是一种特色菜,同其他地方的腐乳味道完全不一样,就着它能吃两碗白米饭,故而每年春节过后出发时除了带腊制品外,必须要带的家乡味就是白花菜和腐乳,我跟朋友们笑称这是远方游子的思乡菜。
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讲,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一份从老家带到外地的特色食品,勾起的不仅仅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让泪水打湿双眼的感动,所谓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故乡的天和地。
故乡的美食同所有的食物一样,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不一样的是,这些父辈人辛勤劳作的结晶,饱含家所代表的伦常与亲情,是存放本心的地方,平凡而普通的人生中聚散离合,悲伤欢喜,总有味觉作为见证。
2021年7月写于江苏南通
作者简介:饮水思源,男,湖北安陆人,80后,笔名饮水思源意为喝水不忘挖井人,感恩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所有师长朋友,教会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早年四处求学,从事金属非金属表面处理,五金化工行业二十余年,已有一些工作中的实践发表在《表面技术》文刊上,文学创作是其业余爱好之一,对古典诗词、中国象棋、乒乓球运动也兴趣浓厚,乐在其中,简单的生活,活出真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