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老丈人最终还是在久病初愈、后积重难返,在家乡医院观察几日之后,因心梗逝世。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实际上我是欢心大于哀寞。欢心于病人自身已经被疾病折磨得不成人形,夜夜需旁人揉腹拍背才能舒坦一会儿,不然坐立难安,身上总是难以名状的隐痛,终于摆脱苦难,得以解脱。欢心于服侍之人可以得以喘息,不用日夜奔波,昼夜难眠。欢心于亲朋戚友不用心急如焚,上下奔走,又见病人痛苦之状,难免痛心。
但解脱之乐终是一时,生于中华封建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潮汕地区,白事之繁杂凌乱甚于一切,其中的难度等级不亚于高考。高考还有考纲,课本。白事只存在人人口口相传之中。只存在于权威之人口中。
第一课,孝子守灵、妻女哭丧。
病人刚去之时,尚不能入棺。要放在一张临时床铺上。床由两张长木凳,上面搭一张硬床板组成。床铺下面放着冰块,降低温度,减缓遗体的腐化速度。我一开始的任务就是更换冰块,还要注意冰块的融水不能满溢出来。逝者要擦身换衣。衣服类似清朝的秀才穿着。下身是一条长裙,上身是褂,头顶戴一顶有红尖的小圆帽,放遗体的必须是供奉祖先的厅,厅有点像故宫的那种构造,一般叫瘄。要不是手机上显示着2021年,还以为穿越到清朝了。然后遗体旁边要放着一盏长明灯,就是在一个瓦片上面放一个小蘸料碟,里面放着一根灯芯,燃料是植物油,这盏灯一直到遗体下葬之前都不能灭。遗体的床边还放着一张靠背椅,椅子上面搭着死者生前穿的外套。椅子前面放着一个香炉,一盏煤油灯,一张小凳子,凳子上面放双鞋。守灵者守的就是这盏长明灯的火不能灭,香炉上的香不能断,估计也是取香火不断的含义。还有重要的一点,遗体入棺之前不能让黑猫从遗体上过。难道就是香港僵尸片里面说的,黑猫跨过会尸变?不知道是不是,不过这种不是很吉利的事情也不太敢问。本人作为女婿,守了连续四晚的灵,虽说我跟老丈人生前并没有什么缘分,不过死者为大,作为后辈还是要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四晚,都是每天晚上三点多到现场接替守前半夜的人,一直守到天亮七八点钟,等到丈母娘到场之后就可以回去休息。说是休息,实际上睡不了多久,生物钟都乱了,只能等精神稍微好点就又到现场帮忙,实在太累的时候,就找个地方打个盹,眯下眼。孝子就睡得更少了,除了回去洗澡之外,都是呆在现场,一应事务,均需要孝子操持定夺。而妻女的首要任务,便是哭丧,那是一有空闲,就趴在遗体旁边,等入了棺就趴在棺材旁边。一直哭,哭到声嘶力竭,喉咙沙哑,不哭就是不孝,刚开始哭时,我作为旁人还有些动容,等到适应了之后,只觉得是做任务,到后来有正事的时候,还会觉得不要耽误正事了,哭得差不多得了。我的妻子,那几天眼睛都是肿的。丈母娘更是终日泪眼婆娑。女人果然是水做的。有仪式时,逝者的子女和长孙要穿黑衣,头和手臂要戴麻,女婿和堂侄、族内男性后辈就要穿白衬衣。侄女和族内的其他女性就穿白上衣,穿蓝长裙。反正一到了白事现场,看到穿白衣的人就知道时族内的子孙,黑衣的就是直属亲人,要办事啥的,问这些人就知道了。
第二课,入棺仪式
首先要长子通知亲友,内亲外戚都要通知到位,不到位就是失礼,哪怕生前明明根本没有来往,甚至有点小仇,也要通知,至于人家来不来是人家的事,但不通知便给了别人埋怨的理由,失礼于人。后面要设灵堂、摆酒席、定棺材墓地、举办吊唁仪式。吊唁仪式要请族中长老、做法的法师、哀乐队。值得一提的是入棺仪式,大概是遗体放了一天之后,便要入棺了,具体这个时间是怎么定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估计也是问的算命先生,棺材先是运到路边,我作为女婿便要在棺材要进屋子的路上放鞭炮,大概十米放一串鞭炮,一直到众人协力将棺材从门口抬进屋中便结束。棺材要在屋里放一段时间,一直到可以入棺的时候,我们那里将入棺仪式叫插板。插板的时候会有法师到场指导。还有几个是铺棺的人,和钉棺的人。铺棺就是将折好的奠纸铺到棺材下面,一方面作为随葬的物品,一方面也可以吸收遗体腐化之后产生的液体,不然时间太久的话,液体会渗出棺材,产生味道。我的丈人从离世到出殡的日子有点长,整整十天。如果是暴露在外界,大概除了皮毛和骨头之外,其他的肌肉和内脏组织都化成水了。遗体在临时床铺上时,还垫着一张草席,众人将遗体连带着草席放到棺材里面,在遗体下面铺一层奠纸,上面也要铺一层,然后盖上棺木,棺木上钉上几根铁长钉,然后在钉子处和棺材接缝处都要刮上封闭材料,大概是防水腻子之类的。然后整个棺材还要上一遍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