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发掘了一个新功能,可以播放所有朋友分享的音乐,我正好在歌荒,就马上试用了。这个功能是好的,用意是好的,符合用户的需求,但是问题的是内容。大多数我朋友分享的音乐,我都不喜欢。有些过于吵闹,有些是粤语歌,我听着别扭,不断不断地切歌,好不容易才能找到一首挺喜欢的歌。然后在网上一查,就发现是一首非常热门的歌曲,而非小众歌曲。
我会想自己在分享音乐的时候,的确带着这首歌真的是太好听了,歌词也很隽永,必须要分享。大概我的朋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当我们捧着自己视若珍宝的歌曲到平台上,却发现大家反响平平。
这大概就是口味的问题。
曾经薯片公司想要研制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薯片,然后他们找了无数的人实验,测量哪个厚度、脆度、油脂度、盐度等等最让人沉迷其中。但是总是拿不出最好的方案。最后一个人点破了玄机,我们不是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薯片,而是对于某个消费者来说最好的薯片。众口难调,应该去多样化薯片种类,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最好吃的;而不是由厂商来定义好吃。
现在商品的设计权正在慢慢移交到消费者手中,而厂商则是体现消费者需求的一个助力而已。DIY,个性化定制等服务的成本下降,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
但是如何解释乔布斯的一句话呢?顾客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需要我们去创造出来,他们才知道自己需要。我想这种需要厂家全新创造的产品必须是革命性的,跨时代的,而且深入人心的产品。那些大热单曲、大热产品实际上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所有人都渴望的东西。在这些和人性共振的需求上,我们能够用一来统一全部。但是涉及到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的需求,人们的需求就开始分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
再加上DIY和私人订制给人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所以私人定制一方面在提供完全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心理。有趣的是,人们虽然喜欢选择,但是选择过多的时候,反而大脑承载力不够,直接放弃了选择。现在许多所谓的私人订制实际上也是能够规模化生产的,例如确定颜色、型号、大小等等。就和戴尔电脑一样,由消费者决定自己电脑内部的各个元件是什么型号,然后统一组装发货。
这样看来,现在的私人订制仍然停留在革命生产领域,从一条单一产品的生产线,扩展到能够生产同类但有差异产品的生产线。私人订制的影响还没有惠及下游,例如运输、陈列、销售、售后等等。这样看来,私人订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例如,运输的快慢,我们需要的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在适合的时间到达。陈列,我们要的不是选择越多越好,而是我喜欢的东西正好都在柜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