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老姐为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刘同写的。当时我还不知道刘同是谁呢。我傻傻的问老姐刘同是谁,老爸在旁边接了一句:“刘墉他儿子。”这不是要紧的,要紧的是我还信了。然后我姐回答我说:“找百度。”
当时刚买了智能手机,论说应当是整天抱着手机的状态,可我不那样,可能是我诺基亚用久了吧。总之,我没有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百度过刘同。
当时应当是怀着对网络的畏惧才拒绝使用百度的,实在是不可取,而我们现在发现我那么做还有几分道理。
你想啊,我根本不知道刘同是谁,我要是直接百度了,可倒好,百度百科上都有,什么毕业学校啊,创办的公司啊,等等等等,真挺全乎的,可又有什么意思呢?倒不如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从刘同的书籍、刘同的文字里去了解他,这远比百度一下要好得多,要深刻的多。你甭管他在外头能耐多大,我们要了解的不过是一个一日三餐,伏案书写的刘同而已,不过是想通过刘同的文字了解他更深层次的为人 而已。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鲁迅的生平啊,主要作品啊,文学思想啊,等等等等吧,可这些都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很难真正进入你的内心深处,你只有把鲁迅的著作认真看过,才能给出你自己的答案。甚至你体会到的关于鲁迅的东西,你对他的评价和主流大相径庭,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阅读,把鲁迅的形象真正印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
百度可以为我介绍刘同的很多东西,可他介绍不了我内心对刘同的看法。与其把刘同翻来覆去地“搜个身”,不如在刘同营造的文字森林里遇见真正打动你的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