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姐姐》女主,在大学刚毕业准备考研时,突然双亲在车祸中去世,同时留下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弟,她去读研,将弟弟让人认领?还是肩负起扶养弟弟的责任,放弃自己的学业?
安然父母是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家长,因为想再生一个男孩,爸爸以自己的女儿是个残疾,来争取二胎的名额,终于在安然上大学生下了弟弟,他爸爸甚至因为安然穿裙子没有扮演好“瘸子”而被爸爸一阵暴打,电影中有安然的几个梦境特别触动我,这是她已经成人了,不断出现的梦境,梦里有一家人一起游泳的愉快镜头,其实折射出来,她特别渴望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又有自己溺水了,父母不救她的噩梦,这个噩梦折射出她从小的体验,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渴望被认同,同时又一直在体验着不被重视,就是因为你是个女孩不够好这样的,就是天生的原罪感,就应该被抛弃。
后面她也说了她一直那么努力考研什么的就是想证明给父母看,你女儿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这个电影给我感触,给我力量的是,安然纵然有那么多的不被看见,那么的不被接纳,纵然给她内心带来了很多伤害和痛苦,但长大的她有了更多自己的主见,她想做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来主动选择,不被任何东西绑架,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没有完全被迫妥协.有几个当面让我觉得她很有力量
1.刚开始完全不被周围所有亲戚的声音所绑架,坚定的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去北京,坚持不要背负照顾弟弟的责任,别人可能觉得她无情什么的,我觉得忠于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先照顾好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一个要靠着牺牲自己去成全另外一个人这种做法,只会带来成全者无限的哀怨,以及被成全者无限的负担,因为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才导致……… 双方都不轻松;而在影中有类似遭遇的角色,姑妈,同样也因为是姐姐,就一直处于牺牲付出的角色,后面也说了一句如果………现在……内心还是有遗憾的;
2.知道男朋友和自己的方向不一致,虽然非常相爱,但没有为爱情委屈求全,而失去自己来符合对方的期待,毫不保留的坚定的做自己是最重要,这不是自私,真正相爱的人是允许对方做自己的,但是一般的人会容易被情感绑架,在她当时那种艰难的处境,男朋友可能是他唯一的亲人,但她依然拥有独立的灵魂,自己对自己的全然信任,相信自己可以面对之后的一切,一个人真正靠自己,不害怕失去,才会拥有更多的力量,才会让自己的羽毛更加丰盛,在属于自己的天空自由的翱翔,不惧任何风雨
3.对于权威,她也没有选择妥协,医生不负责任,她当面指正,一句“我是护士怎么了” 她并没有受困于认同于她的角色,也不会盲目认同别人的角色,不卑不亢,包括后面勇敢的和自己不相干的家属去对抗,原因是他们为了生儿子而不顾产妇的性命,但可悲的是产妇自己同意别人这样伤害自己,愿意牺牲。
电影最后姐姐还是担负起承担弟弟的责任,这不是她向现实妥协了,被迫照顾弟弟,和因为内心的柔软升起的一种爱的力量主动选择照顾弟弟是不一样的,这是自由意志,自己主动想承担,因为爱弟弟,因为她可能也不想让弟弟再重复自己的某种伤害吧,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疗愈。
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但父母我们没法选择,过去的一些东西没有办法改变,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我们永远有为自己选择的权利,不被任何东西束缚,情感,角色,等等,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行,因为我们也仅仅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让他人的课题去干涉我们,我们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去证明,我本身就很好,我值得一切,我本身的绽放是我对我生命的承诺。而这一切都是从爱自己开始的。想起最近上课老师说的一句话,愿之我们后的所有选择都是带着觉知,自主清明,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