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力量》
作者是琳达·凯普兰·萨勒。
该书展示了如何借助小得令人吃惊,甚至于小得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
比尔·盖茨说:“不要忽视小事。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马云说:“做企业赢在细节。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
没错,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小事组成的。把小事做好,我们就赢得了人生的喜乐和美满,就是取得了成功和胜利。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吧。
编辑推荐
最不经意的小事,往往最能左右我们的人生大势!
美国白宫计划奖得主经典之作!
美国亚马逊励志类图书第一名!
FBI、比尔·盖茨、马云、柴静倾心运用!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美国成长最快广告公司成功经验大起底!
世界500强战略盟友的做人处世大智慧!
全球女性、梦想者、职场人士以小赢大的贴心锦囊!
生活、商界、职场必读指南,各界名流争相阅读并鼎力推荐!
"最适合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的书" !
能量大的人,都知道"小"的秘密!
北京卫视、北京团委热烈推荐!
内容简介
知不知道?看似不经意的小行为和小举措,通常都会对我们内心那个最渴望的目标产生极大的影响 。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更好。事实上,帮助我们赢得胜利,将我们送上成功之路的正是那些看上去并不恢宏的小步伐。假如我们忽视了细节,它们轻而易举就能让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广告宣传功亏一篑,或者伤害我们最为重视和珍惜的一段感情。因此,要想在生活和工作中一马当先,春风得意,真正的秘诀就在于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小细节上。
该书是美国"白宫计划奖"得主的力作。这本荣登美国励志书排行榜第一名的小书,充满启迪,宛如一枚指南针,在大大拓展你眼界的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令你的思维发生转变,我们将会了解到如何利用小的力量去改善和彻底创造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琳达·凯普兰·萨勒
美国成长最迅速的广告公司凯普兰·萨勒集团(The Kaplan Thaler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创意官。
罗苹·科瓦尔
凯普兰·萨勒集团的总裁。
两人合著的《一鸣惊人》,荣登《华尔街日报》商业书排行榜,另一本《善意的力量》由《时代》杂志专题报道,并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琳达和罗苹现居纽约,其创立的凯普兰·萨勒集团,被评为美国成长最快的广告公司,并入驻法国阳狮集团旗下。她们俩同时也是许多流行文化标志的缔造者,如为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制作的鸭子徽章;她们为伊卡璐制作的完全有机体验活动,更是把一个几乎遭到淘汰的品牌起死回生,跃身为美国第二大品牌。另外,琳达和罗苹曾参与过《今日》、《玛莎·斯图尔特秀》及《晚间报道》等节目的制作,并在《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及《商业周刊》发表过自己的文章。
目 录
致谢信
推荐序
作者序
第一章:小的力量
第二章:小的真理
第三章:让小说话
第四章:多走一小步
第五章:迈出婴儿步
第六章:注意小暗示和小线索
第七章:小错误酿成大灾难
第八章:小想法成就大作为
第九章:小能改变世界
媒体评论
我不是生来就站在演讲台上的人,但我是生来就肯做小事的人。
乔布斯(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世界首富)
马云(*集团、*网创办者)
冯仑(万通公司董事长)显示全部信息
免费在线读
渴望对话
可悲的是,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到时间紧迫。凡事都开门见山,省略闲谈式的对话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常规思维,因为闲聊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我们中的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与孩子寒暄、闲扯的机会,更不用说和周围的邻居问好、打交道了。在现代社会,平均而言,每个家庭每隔五年就会搬一次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似乎会觉得结交邻居、与他们交谈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你们上次去黄石玩得怎么样?工作中有什么新鲜事吗?你女儿现在还在打网球吗?邻居之间的寒暄和交流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人们思维中的这一倾向,使我们不知不觉回归到了沉默中;而我们的日常对话也转变成了枯燥的数字字节,在网络中流动。正如斯塔德特克尔说的那样:“我们越来越渴望沟通,但是对话却越来越少。”你是否留意过,在一个工作日中,你与同事的“交谈”有多少次是通过电子邮件完成的。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选择邮件系统与外界进行沟通,而并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对话?你有没有想过,与过去相比,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已经变得越来越乏味曾经很重要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手势,还有身体语言都已经渐渐从互动中被剔除了?肯特州立大学校长、行为心理学家莱斯特勒夫顿博士告诉我们:“当所有人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黑莓或即时信息完成,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家远程办公而不再与同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时,社交的艺术就已经逐渐衰减,而我们也在渐渐丧失某些具有细微差别的社交技能。”坦白说,MySpace、Facebook和LinkedIn这些社交网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交友“便利”。然而,这其中的一些朋友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与之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最近,《纽约时报》将访问MySpace和Facebook网站描述为:“就像是一个永不终止的鸡尾酒宴会,宴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然后在冰箱上贴一张黄色的便笺条,告知他人我已来过。”
如此一来,结果如何?我们正在失去从最细微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特征。我们与最基本的人类交际活动正渐行渐远,那些构成我们生活,并且有可能改变其轨迹的偶然相遇及熟人间的闲谈正在慢慢地远离我们。我们的对话已经变得导向性十足且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正如心理学家贝尔纳多卡尔杜奇所指出的那样,弥漫于我们社会当中的是一种极其羞涩的社交文化。无怪乎美国心理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全美第三大常见心理疾病,有大约13%的美国人正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
作者序文中说:假如你不关注、重视、料理好某些小事,没有人会前进。
很多时候,定义我们自身,塑造我们个人形象的正是这些小行为。
全书由各类小故事组成,这里分享一、二,愿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启发。
故事一
西蒙妮和杰克约会已近两年,西蒙妮坚信杰克就是她想嫁的那个男人,然而杰克却还没做好准备。每当她和他谈论未来时,他都会故意岔开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蒙妮开始感到绝望,她决定挑明立场,如果不行就分手。
一天晚上,西家妮和杰克急匆匆地走向餐馆,准备去吃饭。路上,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抱成团哆哆嗦嗦地在寒风行走。
她停下了脚步,“我很快就回来。 ”她对杰克说。
她快步穿过马路, 当她回来的时候,怀里抱着满满两袋东西。 她来到那个冻得哆嗦的陌生人旁边,从大袋子里掏出一件二手羊毛外套,又从小纸袋里拿出ー份热腾腾的汤和一个刚刚做好的三明治。
“拿着。”她说, “这是给你的。”
之后,他们继续向餐厅走去。
入座后,西蒙妮深吸一口气,“杰克,我有话想和你说”。
杰克打断了她,大声说:“很抱歉,西蒙妮,我没有戒指,但我必须问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西蒙妮惊呆了:“你为什么现在突然说起这个?”
“当我看到你停下来去给那个流浪汉买衣服和热汤的时候,”杰克说: “我就想,我怎么能够放走一个这么善良的人而不和她共度一生呢?'”
西蒙妮答应了他的求婚。 现在她们有了三个孩子。
西蒙妮遇到流浪汉后的反应,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小行为,她这一本能的善举宛如突然闪亮的灯照亮了杰克的心灵一一未来20年的生活已经清楚无误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这是西蒙妮无论说多少话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西蒙妮一个小小的善举,她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改变。我们对周围的世界释放小小的良善,最大的收益是我们自己。
故事二
鲍威尔,一名精英伞兵小队高级士官,每次空袭前,部队都会派他们去空袭地点探路,标记轰炸地点和投弹区域。
一次,跳伞前,他第二次提醒队员,检查降落伞的固定拉绳,并开始逐个检查队员的拉绳,一名军士的拉绳不牢,之前检查的三个人:伞兵自己,他的同伴及跳伞长,都没有发现这个疏忽。
如果不是他及时发现,这名小伙子,可能在跳出飞机的一刹那,就扑向了死亡。
千万不要忽视细节,在这个故事中,和生命攸关。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相当多的行业,需要注意细节,和生命攸关。
故事三
萨娜,一名高一的学生。
一天晚上,看新闻时,他看到一则关于美国海外士兵,归国后不受欢迎的新闻,按照学校的要求,她需要完成一个社区的服务,而这个新闻让她有了不错的想法。
"爸爸,我想给部队写感谢信“。
”很好啊。“父亲心不在焉的回答,他正忙着算帐。
”那你觉得我需要多少封这样的信呢?“
”一百万“,他对她说。
萨娜听完爸爸话后,立刻开始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给她认识的每一个人,让他们给美国士兵写信。并让他们在自己的朋友圈内扩散。
她父亲,还在当地一家报社发了篇通讯稿,后来她接到来自美联社的采访,并且将她所做的一切写成报道,登在全世界的报纸上。
信件像雪花一样,源源不断从世界寄往她的学校。最后,学校不得不准备一间空教室来存储这些信件,短短六个月,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与此同时,她收到白宫的邀请,将第一百万封信件交到总统手中。
四年后,她将这个经历写成一本书,并创办了组织”一百万个感谢“,在全美设有二百个分会,她收到感谢信的数量超过四百万封。
她说:我所做的,哪怕只能感动一个人的生活,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一个小行为,展现了一个人的强大。
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是对小小的念头付出行动。在一般人看来,一百万封信是不可能完成的,有些事,开始做,轨迹就发生了改变。
故事四
布朗,华盛顿大学毕业,法律学士和公共健康硕士。
很快他找到一份律师工作,代表联邦政府起诉在健康保健领域行骗的不法之徒,并且职业道路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但他生活中,真正令他充满乐趣,让他感到加速心跳的是:烘培。
无论在家人和朋友面前,他做的蛋糕,总是会被所有的人风卷残云般地消灭干净。
每当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全身骨头和关节酸痛无比,有时疲惫到头晕目眩,但烘焙让他精神奕奕,最主要是可以看到乐于品尝的人们笑容可掬的脸。
他决定开始自己的蛋糕事业。
他创办一家“蛋糕爱”的小烘培店,后来,又在邻近地区陆续开设四家分店。
他撰写关于蛋糕烘培艺术的书籍广受读者好评,加上在美食频道播出,他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生活的激情让他时刻都精神抖擞,一头扎入能每天带给他满足感的烘培工作中。
在他看来,带着明确目标,过着一种更朴实的生活,远比干等着与人合作,或每年挣六位数的报酬更有意义、更丰富。
当你重新定位自己的视角,从微小、易被忽视的想法中寻找魔法能量,也许你的发现会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