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有一点资格来谈谈“无效阅读”这件事情。这一点资格来源于:我当了30多年的无效阅读者,又践行了两年的有效阅读。对比之下,这两者的方式和效果相差巨大。
之前的文章分享过,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从小就爱读书,并且自诩为一个“书虫”。但回看过往,我之前30多年的阅读经历都是无效阅读,只不过读了个热闹、获得了自我满足感、获得了一个阅读数量而已。每次搬家时,都需要整理那三四十本笔记。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也很困惑:读了那么多书、写得那么多笔记,但自己的成长却微乎其微、人生成果也颇为有限。
带着这些困惑、带着对自己的期许,我这几年一直在学习如何有效阅读,通过看书、听课、请教,不断学习、尝试、践行,不断改善自己的阅读问题。
在2022年底,大体有了一个清晰有用的阅读系统。从2023年初到现在,践行了将近两年,这两年的阅读效果明显改善,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变快了,输出的成果也更大更好了。
自评,总算摆脱了“无效阅读”,踏入了有效阅读的道路。
回顾一下这两年新阅读系统的践行,量不大,保持每月精读一本书,这是这两年的书单。
从选书上来说,这些书都是满足我个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书。
从阅读方式来说,这些书都使用了精读法和提炼法。
从阅读成果来说,通过精读,每本书都会写1万到6万字的读书笔记,这22本书,合计读书笔记估计约50万字。
从个人成长来说,这些书我都运用到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专业知识、认知、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从成果输出来说,基于认知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我在工作中承担了更多的职责。并且把部分书籍的内容开发成课程,给部门伙伴和公司同事培训,累计开发的课程总课时数超过40。
基于这30多年的困惑和这两年践行的成果,我想要来谈谈“无效阅读”这件事。
这个坑有点大,一次填不完,今天先概述一下。简单总结,“无效阅读”主要是这五大方面的问题。如果把它和吃饭做类比,大框架如下:
后续,我们来逐一分析这5个问题,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