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学习
早餐过后8:30分,早读开始,女儿与外甥开启读书时光,两人轮读《鲁滨逊漂流记》。
先读的是《海上遇险》一节,读完谈感受环节,外甥用一个词语——惊心动魄来形容,我忙为其能融入故事之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点赞。女儿则提出了疑惑:“为什么鲁滨逊在荒岛上过的第一个夜晚是他有生以来睡得最香最好的觉呢?不应该是他在家里过着优越的生活时睡得更好吗?”为其能思考质疑点赞,我结合他四年级暑假去漂流游玩回来,极度困乏,要了她爸钥匙到家倒头即睡,导致他爸稍晚一步回来怎么也叫不开门,只好打电话让我回家开门的经历,让其结合自身经历来体会作者是因为在海上与风浪博尽全力后的极度疲惫所致,而娃爸则是从作者死里逃生后还活着的角度看,只要生命尚在,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作者自感十分庆幸,睡得十分香甜。
又读《初上荒岛》一节,谈感受环节,女儿质疑,我有意让外甥来回答。女:作者为什么又去上船?甥:船上有物资呀!女再问:他怎么知道船上有呢?甥:作者在船上活动时发现的呀。我开始介入,因为他们一行要远航,船上必须备够充足的物质,才能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就连喝的淡水也要备足,鲁滨逊是组织者,所以他本来知道搁浅的船上有很多生活物资。
话锋一转,我抛砖引玉,提出这一节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在荒岛上看到沉船那一刻,由后悔到直面现实说的那句话“悲哀是毫无意义的,空想不解决任何问题”于是作者开始想方没法从船上往荒岛上运物质,他自己做了一个简易木筏做运输工具,关联女儿比赛打乒乓球事件,临时组里加了个强劲对手,刚开始失望,担忧,恐惧,不甘心各种情绪交织,大哭,在妈妈安慰鼓励下,擦干泪用心去打,终获胜,直面困难。然后问外甥有没有类似经历,外甥想了想也有,不过是关于打游戏的。有一次他和一成人玩游戏,那人连赢他几局,他气哭了,对方嘲讽他说“你小孩子不配打游戏”其妈妈心疼儿子就劝他“你不打吧,你看他连赢你几次,你打不过他的”外甥不服输,钻进卫生间连扇自己3个耳光后擦干泪重新开战,终打赢取胜!我听后也为外甥的不服输所震撼,为其竖起大拇指点赞,引导他把这种不服输精神也迁移到学习知识上来,发誓把学习也搞上去,外甥重重地点头说“好!”
课间我组织他俩夹花生米比赛,计时1分钟,先比左手夹,再比右手夹,在比赛中训练专注力与感官协调力。
阅读完是背默古诗,理解诗意,背默英语课文,理解每个词语的汉意,整个上午学习语文、英语。
下午数学二点到四点,女儿刷试卷上划的题,重在突破一些拔高题,外甥重在过课本,发现小数加减乘除不会计算,专攻小数计算口算题。
四点到六点女儿去打乒乓球,我也得以外出购点物,会会朋友,晚上继续母女练字。
晚上还边蒸馒头边听了新页老师的答疑,其中一句“你的另一半怎样对你,都是你培养出来”尤为触动我,有切身体会,我现在也是存在遇到困扰免生气就压抑回避,追求假和谐的毛病,把精力和关注点几乎都用在工作、自己和儿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