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是一份独处
1
朋友晓东总是喜欢在别人聊天时插上几句话。
在我看来,他这种故意去迎合别人的做法,让自己看上去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让我觉得好笑,甚至有一丝卑微。这种强行插话的行为真的是low爆了。
晓东认为,这没有什么关系,我就是要融入他们啊,要是一堆人走在一起不说话感觉怪怪的。但是你真的觉得你在他们说话时插上两句,你们的关系就能更进一步吗?
刚进入一个圈子,想要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聊的说的,你都想知道。大家都是同事、同学,在一起聊聊天的气氛很好,想要和大家交朋友,可是这些你真的需要吗?
有时候,放弃一些低质量的社交,会让你在无比繁琐的社交关系中抽身出来,而高质量的独处会让你把自己过得更精彩。
你也许会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一起聚餐、唱K、酒局中,你说不上几句话,也唱不了几首歌。你走,担心扰了大家聚会的气氛,不走,自己在这里又憋得难受。这些无益的社交只会在散场之后加重你的烦躁,让你越来越厌恶自己。
美国作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曾说,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绝不会感到孤独。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到那一星半点闪烁着的情趣,就不会觉得困苦和孤独。
把自己经营的更好,你才能成为社交的中心
2
独处,需要得到你的认可
大学寝室里的室友 阳,经常一个人跑到外地去旅游,总是喜欢一个人去跑步,看一场独自一人去的电影,吃一次专属个人的火锅。
我觉得他活得比我们精彩,我曾问过他,你这样一个人不会孤独吗?他说,怎么会,我乐得一个人逍遥快活。我把时间都花在我喜欢的地方,我不觉得浪费,生活不就是用来好好体验的吗?虽然有个伴儿也不错,但是在一起时,我不免要考虑到他的感受。我既不想迁就别人,也不想让自己尴尬。
诚然,只有把独处当成一件你觉得可能的事情来说时,它才会被你接受。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后来我才发现,人们总是把独处和孤独的界限弄不清。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独处的时候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你在和自己的内心打交道,你在问你自己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你真正愿意接受的
3
独处,是你不能忘记的权利。
小时候我们害怕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游戏……那个时候,我们特别担心没有人和我们玩,小朋友与生俱来的淳朴与热情更是让我们不会对独自一个人有好感。
长大了却发现,我们陷身于各种人际交往,流浪在各种对未来的希冀中。看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体会着生活中的酸铁苦辣。但我们忘了,人生走的这么匆忙,我们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在哪里。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自己独处的一片天地的时候。
独处变得很可贵,要看看你独处时做了什么事。
也就是说,独处时是你建立了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个影响到你对外部世界建立的连接是否牢固。虽然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但你不可以完全成为群体的一份子,要学会避免与其他群体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是保护自己免遭受别人中伤和污染的一种办法。
叔本华在《关于独处》中说,人要学会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学会在人却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一个人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是在思想上。
在无法抽离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喜欢上与自己独处的时光。不用在意别人的感受,抗住了聚会时别人的调侃,而独特的那个你也在反向影响着你。
你让自己过得越来越精致,时间在你自由的支配下,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挡住了世俗生活的刁难。
作者: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