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感而发写了关于价格和TCO的文章,最近两天沉静下来,我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为了便于大家更便捷的确定什么时候比什么以便选择供应商,我特别画了一个矩阵,以便参考。
简单介绍下这个矩阵,我从物料标准化程度、采购金额两个维度出发,一共分为了6个象限,从而形成了6种供应商比对方式,为最后供应商定点选择决策进行支持,当然这个矩阵不涉及如何优化成本。
6个象限呢,就是我们非常常见的6种供应商比对方式,即:
价格比对:市场标准产品+采购金额小
标杆对比:市场标准产品+有一定的采购额
买入总成本:标准产品+采购金额高
价格拆解:定制化产品+采购金额小
成本模型:定制化产品+有一定采购金额
TCO/LCC:定制产品+采购金额高
这6个象限都很好理解,我重点说下买入总成本,这个考虑的因素少于TCO,主要侧重供应商的交付绩效,如QDCS等。重点是量化、系数化,从而进行比对。打个比方,AB两个供应商,质量PPM有差异,而质量损失可以预估出来,我们就可以根据采购总支出的成本:(采购金额+质量损失)/采购金额*单价,得出补偿价格,从而进行买入总成本的对比。